手足口病诊疗

手足口病诊疗

手足口病:症状、治疗与预防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多达20余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该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小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在一周内自愈,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1. 普通病例

  • 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 症状:急性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常见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部位。
  • 皮疹:手、足、臀部、臂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数皮疹在一周内消退,不留痕迹。
  • 预后: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 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在发病1~5天内出现以下并发症:

  • 神经系统表现: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昏迷、肢体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或惊厥。
  • 呼吸系统表现: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咳血性泡沫痰等。
  • 循环系统表现:心肌炎导致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心率异常,甚至血压不稳。

手足口病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普通病例通常预后良好,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 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 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 保持衣物和被褥清洁,穿着舒适柔软的衣物。
  • 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抓破皮疹。
  •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干燥。
  • 可适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 重症病例的治疗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重症病例,需要加强监测和综合治疗:

  • 密切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如脑、肺、心),包括血压、血气分析、血糖等指标。
  •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
  • 针对颅内压增高、呼吸衰竭等情况,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 维持血压稳定,防止循环衰竭。

预防措施

  •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儿或公共场所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和其他儿童用品。
  • 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 提高儿童免疫力,注意营养均衡。

总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但可控的传染病,早期发现和对症治疗是关键。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隔离,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