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养娃难题】从绝望餐桌到满地饭渣,我学会了放手
第一次给娃做青菜瘦肉粥,精心熬了2小时,米粒几乎化开,肉沫细腻,香气扑鼻。满心期待端到孩面前,结果一口不吃,不管我怎么哄怎么喂,她小嘴一撅,脑袋一扭,小手一推,勺子直接落地,黏糊的粥溅我一身😭。无数个崩溃的午后,让我差点放弃亲手做辅食。
偶然间,我把切块火龙果放她餐盘边,转身去拿叉子,竟发现她正用胖乎乎的手指,专注捏起一块火龙果,笨拙塞进嘴里,小腮帮努力嚅动,糊得满手满脸,餐椅下好似“火龙果雨”。没有催促,没有勺子压力,她首次主动进食。
此后,我开始“投降”:
1. 把勺子还给孩子:哪怕她才9个月,也给她1把小软勺。起初,她会胡乱挥舞的扔出去,但我依旧每次进餐都给她。同时,提供手指食物,像手指蒸糕,软软的口感适合抓握;软香蕉块,天然形状易抓取;煎肉条,增加蛋白质摄入,锻炼咀嚼。看着她抓着食物往嘴里送,哪怕弄得到处都是也是进步。
2. 降低预期,收起焦虑:不再执着“吃进去多少”初期她常玩食物,捏碎、涂抹,这是她认知食物质感、练习手眼协调的过程。比如她把蒸糕捏得稀碎,其实是在感受软软糯糯的触感。玩着吃,也是学习。
3. 全家同步吃饭仪式感:让她坐上餐椅,和大人同时开饭。她看到我们咀嚼,吃得香喷喷,就会被吸引。有次吃面条,我们故意吃得“吸溜”响,她睁大眼睛,好奇模仿,渐渐对吃饭更有兴趣。
4. 食物软硬度是金标准:胡萝卜、土豆等根茎类,要蒸到用筷子轻松戳透,大人手指间能轻易碾碎。既安全,又适合她小手抓握。比如蒸熟的南瓜,一捏就扁,她能轻松抓起。
如今,她的餐椅下依旧“惨不忍睹”,但那个曾紧抿双唇的小人儿,会自己抓勺,努力把食物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不是她故意作对,是我曾剥夺她探索食物的权利。当我放下“必须喂饱”的执念,给她选择和尝试的自由,崩溃餐桌成了她迈向独立的起点。原来,成长有时只需妈妈退一小步👩👧
来自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