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做好防护的核心在于切断蚊子传播链。以下是具体且可操作的防护措施:
一、防蚊叮咬是关键
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传播病毒的唯一媒介,避免被叮咬能直接降低感染风险。
- 日常防护装备: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外出时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选择浅色衣物(蚊子对深色更敏感);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按说明定时补涂。
出门携带驱蚊液,宝宝的驱蚊液种类繁多,我选择这款,它能够有效驱蚊6小时。
- 室内防蚊: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在无空调的环境中;可使用电蚊拍及时杀灭进入室内的蚊子。
二、清除蚊虫滋生地
伊蚊喜欢在小型积水处产卵,定期清理积水能从源头减少蚊子数量。
- 重点清理区域:检查阳台、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桶、下水道等易积水的地方,每周至少清理一次积水;将闲置容器倒置,避免积水;疏通下水道,确保排水通畅。
- 特殊环境处理:对于无法清理的积水(如景观水池),可投放杀蚊幼虫剂(如BtI生物制剂),抑制蚊子幼虫生长。
三、发现症状及时应对
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关节剧痛、皮疹等症状,早发现、早处理能减轻不适并避免传染他人。
- 症状识别:若出现突发高热(体温超过38.5℃)、剧烈关节痛(尤其手、脚等小关节),伴随头痛、肌肉痛或皮疹,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去过疫区,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 患者隔离:确诊后,患者应在发病后5天内(病毒血症期)避免被蚊子叮咬,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防止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他人。
总结:防护核心三步骤
1. 防叮咬:穿长袖、用驱蚊剂、装纱窗、随身携带驱蚊液;
2. 清积水:定期清理容器积水,破坏蚊子产卵环境;
3. 早应对: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患者做好隔离防传播。
来自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