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添加辅食时间 (1)6个月左右:多数宝宝在满6个月后开始添加(早产儿按矫正月龄),此时消化系统逐渐成熟,可尝试除母乳/配方奶外的食物。
(2)个体差异:若宝宝出现以下信号可考虑添加(不早于4个月): 能扶坐且头部稳定 ,对大人食物表现出兴趣,挺舌反射消失(不再用舌头推出食)
二、初期辅食选择
1. 优先高铁食物
强化铁米粉(市售成品更易吸收) 红肉泥(牛肉、猪肉) 动物肝脏(每周1-2次,少量)
2. 低敏蔬果
根茎类:南瓜、土豆、胡萝卜(蒸熟后压泥)
绿叶菜:菠菜、油菜(焯水去草酸后切碎)
水果:苹果、香蕉、牛油果(可直接刮泥)
3. 避免风险食物
1岁前禁蜂蜜(肉毒杆菌风险)未灭菌乳制品、整颗坚果、带刺鱼虾(窒息风险)盐、糖等调味品(加重肾脏负担)
三、质地与喂养方式
1、6-7个月:细腻泥糊状(可用辅食机研磨)
2、8-9个月:碎末状(如软烂的碎面条、颗粒肉末)
3、10-12个月:小块状(锻炼抓握能力,如香蕉块、蒸熟的西蓝花)
4、喂养工具:硅胶软勺(保护牙龈),鼓励自主进食可提供短柄勺
四、注意事项
1. 循序渐进 每次仅添加1种新食物,观察3天无过敏(如皮疹、腹泻)再试下一种。
从每日1餐逐渐过渡到2-3餐,1岁前仍以母乳/配方奶为主。
2. “过敏应对”家族过敏史宝宝谨慎添加鸡蛋、海鲜等高致敏食物。若出现严重过敏(如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3.“制作卫生” 生熟食分开处理,辅食现做现吃,冷藏不超过24小时。
五、常见问题
1.拒绝吃辅食:可更换食物种类或质地,避免强迫进食。
2.排便变化:添加初期可能出现轻微便秘,适当增加饮水量(6个月后可少量喂水)
3.营养均衡:1岁后逐步过渡到家庭饮食,保证奶类、谷物、蛋白质、蔬果均衡摄入。建议结合儿保医生指导,根据宝宝发育情况调整辅食计划,科学喂养的同时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更为重要。
来自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