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托针”成为幼童健康的隐形杀手🥷当周岁宝宝哭闹着抗拒疫苗接种,不少家长心疼不已,抱着“晚几天没关系”“少打一针也无妨”的想法选择“托针”。然而,这种看似呵护孩子的行为,实则为幼童健康埋下了隐患。周岁前后是疫苗接种的关键窗口期,按时全程接种疫苗,才是给孩子最坚实的健康守护。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周岁幼童而言,更是抵御病毒侵袭的“防火墙”。从乙肝疫苗到麻腮风疫苗,从脊髓灰质炎疫苗到流脑疫苗,每一针都经过科学配比和严格临床试验,针对的是婴幼儿高发、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以脊髓灰质炎为例,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幼童肢体瘫痪,而按时接种疫苗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周岁阶段的疫苗接种程序,是医学专家根据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规律精准制定的,延迟接种会使孩子在关键时期暴露于感染风险中,一旦接触病原体,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部分家长选择“托针”,源于对疫苗安全性的顾虑和对孩子哭闹的不忍。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更应保持理性,通过安抚、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适应,而非因一时心软放弃接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优化接种服务,营造温馨环境,缓解孩子和家长的紧张情绪。
还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忘记接种时间等客观原因导致“托针”。对此,家长应建立疫苗接种台账,利用手机备忘录、接种点提醒等方式,牢记接种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托针”不仅影响单个孩子的健康,还可能降低群体免疫水平,给传染病传播创造可乘之机。当足够多的孩子完成疫苗接种,就能形成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保护包括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老年人在内的易感人群。
周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按时接种疫苗则是守护这一里程碑的关键举措。家长应摒弃“托针”的错误观念,正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主动配合接种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让“托针”耽误孩子的健康成长,用科学的防护为周岁幼童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来自日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