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卵期出血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
不少女性有过排卵期出血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出血量很少甚至不会被发现,但有的也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这是什么原因呢?
✅排卵期出血: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并引起阴道出血,偶尔会伴有下腹部疼痛或腰酸等不适的症状。
.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
1)生理原因
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达高峰,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雌激素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子宫内膜表层发生溃破、脱落,出现少量出血(一般会持续2-3天),属于正常现。不需要治疗能自愈,不影响健康和生育。
2)病理原因
由于妇科疾病如宫颈息肉、宫颈癌、子宫内膜息肉等,导致的排卵期的出血。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超过7天)并伴随疼痛,就需要找医生治疗。
🔺对于少数需要治疗的患者可以口服短效避孕药。
.
✅排卵期出血应该: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
2、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应多注意休息。
3、注意卫生,内裤要经常换洗。
4、注意保暖,避免寒冷。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来自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