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医生告诉你,如何吃出高免疫力宝宝


每到春季及春夏交替的季节,细菌、病毒就开始活跃了,不少宝宝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门诊来咨询如何提高宝宝免疫力的父母也大增。免疫力是宝宝和疾病作战的武器,6岁以前,孩子的免疫力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尤其是6个月-3岁之间,孩子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步消失,当病原微生物攻击机体时就容易患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虽然说提高免疫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选对营养素,对于宝宝自身防护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的免疫活性成分
1、乳铁蛋白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细胞、抗体、补体和免疫蛋白等。这两年爆火的乳铁蛋白是转铁蛋白家族中的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它是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而且在初乳中含量最高。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病毒的增殖,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具有促进肠道发育、促进铁吸收和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对于小婴儿来说,初乳是提升宝宝免疫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也是为何母乳宝宝不易生病的原因。2018年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发表的《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中也明确指出:乳铁蛋白是母乳中重要的营养素,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道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对改善婴幼儿贫血和促进其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作用。
2、α-乳白蛋白
α-乳白蛋白是母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之一,是乳清蛋白中的重要成分,消化后生成的活性肽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的作用,进而增加宝宝机体抵抗力。
3、核苷酸
核苷酸是构成DNA和RNA的核心单位,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代谢,可以帮助宝宝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还具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母乳中就含有一定量的核苷酸,对于奶粉来说,行业标准没有要求必须添加核苷酸,但有的配方奶为了营养充沛、抑制致病菌生长,也会增加加核苷酸。
二、可以提高免疫能力的4大营养物质
有一些营养素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锌、铁等。
1、蛋白质
蛋白质与免疫器官的发育、免疫细胞的形成、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密切相关。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宝宝会存在免疫器官(脾、胸腺)发育不良、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处于发育中的儿童,更需要摄入充足且优质的蛋白质,奶粉喂养的家庭可以选择“氨基酸优化技术”的奶粉。
那么,为何这种奶粉更适合宝宝呢?
其实,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只有食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越接近,才能为机体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采用氨基酸优化技术处理的奶粉,比普通配方奶粉具有更多的小分子蛋白或肽链,蛋白质消化率得到提高,更适合消化吸收能力差的宝宝。
2、铁
铁除了参与血红蛋白合成,还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机体如果缺铁,会导致胸腺萎缩、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而母乳中铁元素含量不高,所以6个月以后的母乳宝宝,就需要及时从辅食中获得充足的铁,铁强化米粉和红肉是辅食添加阶段铁的重要来源。此外,只补铁是不够的,还要同时摄入一些有助于铁吸收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乳铁蛋白等。
3、维生素A
维生素A不仅能够维持视力,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倘若宝宝缺乏维生素A,会因为皮肤、粘膜的局部免疫力降低而诱发感染,同时淋巴器官萎缩、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应对病毒或寄生虫等抗原成分的特异性抗体(如IgA)显现减少,就会导致宝宝生病率上升。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全乳制品及蛋类中,还可以通过黄绿色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转化而来。如果宝宝饮食安排恰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A,如果有缺乏风险时,可以选择含维生素A的补充剂。
三、其他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
提高免疫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他与肠道及大脑发育相关的营养素也必不可少,如小分子蛋白+CPP、OPP结构脂、DHA+ARA、胆碱、牛磺酸、叶黄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不易消化大分子蛋白,还容易过敏,因此,通过乳蛋白水解工艺将牛乳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成分进行适度水解,形成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及多肽,有利于降低婴幼儿过敏的风险。水解过程形成的 CPP 能有效捕获游离状态下的钙铁锌等矿物质并促进吸收。另外,奶粉中富含OPO结构脂时,脂肪酸能够被直接吸收,不容易和钙结合形成钙皂,从而增加钙的吸收,有利于减少宝宝便秘。
至于DHA、ARA、牛磺酸,它们都是大脑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每天应摄入100毫克DHA,在选择奶粉时,可考虑选择含有DHA的奶粉。牛磺酸是胆盐的主要成分,大量存在于胎儿和新生儿的脑部。母乳中就含有丰富的牛磺酸,一些配方奶也会添加牛磺酸,有利于促进婴儿的视力、听力和肠道发育。此外,添加了叶黄素的奶粉还具有保护视力等作用。
营养是宝宝发育的物质基础,在营养全面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肠道消化吸收力以及大脑发育,选对关键核心营养素,就可以养出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