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诗的感觉真的太美妙了,就像古人笔下的春天,虽未提“春”字,但那香气早已经溢满心间。
就像程颢的《春日偶成》,他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穿行在花柳间,那份闲适和自在,不就是在写春游嘛!云淡风轻,春日特有的慵懒和舒展,仿佛都被他写进了诗里。云、风、花、柳,这些日常景物,在他笔下都有了禅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而不是仅仅去分析它。
苏轼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更是把春夜写得朦胧神秘。东风轻柔,花香雾气交织,月亮悄悄移过回廊,怕惊扰了花的梦。这哪是写春夜,明明就是写那盛开的海棠嘛!那时候的苏轼被贬黄州,赏花之余,也在寻找心灵的慰藉吧。
贺知章的《咏柳》则是早春的赞歌,他把新生的柳树比作梳妆的少女,嫩绿的枝条垂落,如同丝带。一个“碧玉”就把春天的鲜嫩写活了,哪还需要提“春柳”呀!这首诗是他告老还乡时写的,柳树的生机和他重归故里的心境相呼应:生命,总是能在春天里舒展、重启。
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则是用对比告诉我们,真正的春色往往藏在热闹之前。他更喜欢初春的柳芽,那份清新,比满城花开更动人。唐代科举放榜在春日,看花人暗指追逐功名的士子,而他,却选择在喧嚣未至时,与春天私语。
或许,真正的春色从来不用直白描绘,它就在我们与万物相遇的瞬间,那一刻,风暖、心轻,人间正好。
来自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