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指南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围产期急症,常因窒息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对新生儿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帮助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尽快恢复健康,系统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的详细指导。

1. 一般护理

对窒息患儿进行重点护理,必要时安排专人负责。

  • 呼吸道管理:由于呼吸功能障碍和分泌物增多,新生儿可能无法自主排痰,需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 体位调整:经常翻身和变换体位有助于痰液排出。
  • 环境管理:保持病室安静,调整温度(27℃~31℃)和湿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 密切监测:观察患儿的呼吸、心音、面色、尿量、末梢循环及神经反射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2. 给氧治疗

持续给氧通常持续3~6小时,氧浓度控制在30%~40%。建议使用湿化氧气,待患儿呼吸恢复正常且面色转红后30分钟可停止给氧。出院前建议进行眼科检查以排除高氧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3. 纠正酸中毒和扩容

新生儿窒息后可能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 呼吸性酸中毒:通过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即可纠正。
  • 代谢性酸中毒:需使用碱性药物进行治疗。

4. 保暖措施

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根据体重调整温度和湿度。若无暖箱条件,可提高病室温度或使用热水袋,但需防止烫伤。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时,应提前预热手部和器械。

5. 喂养管理

因窒息可能导致胃肠道缺血缺氧,喂奶时间应适当延迟:

  • 重度窒息患儿需延迟几天喂奶。
  • 吸吮能力不足者可通过胃管喂养,必要时考虑静脉补液。

6. 预防感染

病室工作人员需保持健康,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 加强皮肤和五官护理,避免呕吐物吸入。
  • 喂奶后轻拍背部,防止乳液进入呼吸道或外耳道引发感染。
  • 对曾插管的患儿,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7.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窒息复苏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 脑水肿:可使用脱水利尿剂。
  • 缺氧性颅内出血、低血糖、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 坏死型小肠结肠炎、肾功能损害及呼吸性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8. 出院指导

出院后需注意以下事项:

  • 日常护理:保持患儿卫生清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调整室温和湿度。
  • 观察患儿状态:包括精神、反应、面色、哭声、食欲、大小便和皮肤颜色。
  • 喂养管理:病情恢复后可按正常婴儿喂养,建议母乳喂养,随需喂奶。
  • 定期随访:监测体格和智力发育,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科学、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