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孕期低血压

孕期低血压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方法

妊娠期血压变化的生理特点

在妊娠期间,尽管心输出量和血容量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但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下降,孕妇的平均血压,尤其是舒张压,通常会比未妊娠时有所下降。妊娠早期和中期,收缩压较妊娠晚期低约2mmHg,舒张压则低10~20mmHg,之后逐渐升高,至分娩时或产后6周恢复至妊娠前水平。

孕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女性怀孕后血压偏低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低血压不易引起注意,且症状多见于身材消瘦或体质较差的孕妇。孕妇患低血压时,常表现为怕冷、头晕眼花等症状。

孕期低血压对母婴的影响

1. 一般低血压

如果孕妇没有明显症状,一般低血压对胎儿影响不大。但若因低血压导致孕妇休克,则可能引发胎儿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可能发展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2.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孕期常见但易被忽视的问题。其主要成因是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在仰卧位时压迫下腔静脉,阻碍血液回流心脏,导致血压下降。研究表明,足月孕妇在仰卧位时有90%的可能发生回心血流下降。

该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妊娠中后期(32~36孕周),临产前或分娩时较少见。症状多在仰卧后1~10分钟内出现,6~7分钟为高发时间。主要表现包括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伴随血压降低、脉率加快、面色苍白等。

3. 对胎儿的危害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不仅对孕妇自身不利,对胎儿也有显著危害。孕中期是胎儿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母体血压过低会导致胎盘供血减少,影响营养和氧气的供给。这可能导致胎儿体重增加受限,甚至引发宫内慢性缺氧,增加“高危儿”风险。出生后,这些婴儿可能面临窒息、缺氧性脑病、小样儿、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等问题,还易发生坏死性肠炎、脑出血等并发症。

孕期低血压的防治方法

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监测

从妊娠28周(孕7个月)开始,孕妇应进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监测。

  • 孕妇需留意仰卧一定时间后是否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 在仰卧10分钟左右测量血压,观察是否有血压下降的情况。

2. 改变卧姿

预防和缓解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关键在于改变卧姿。建议孕妇多采用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仰卧。

3. 食疗调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也可帮助孕妇缓解低血压症状。建议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以增强体质。

结论

孕期低血压虽较为常见,但其潜在危害不可忽视,尤其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需通过监测和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预防。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