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治疗与预防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1. 母乳喂养的宝宝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大多数宝宝以母乳为主食。然而,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而此阶段的宝宝生长速度较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殆尽,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此外,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和哺乳需求,体内铁的消耗量增加,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或铁吸收不佳,母乳中的铁含量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加宝宝患贫血的风险。

2. 牛奶喂养的宝宝

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家长为了补钙,会让宝宝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然而,牛奶中的铁含量极低(每100毫升仅含铁0.1-0.5毫克),远远不能满足宝宝每日所需的铁量(2岁以上宝宝每日需铁量约为12毫克)。此外,过多的奶制品摄入会影响宝宝对正餐的摄入,进一步加剧铁摄入不足的情况。这种由偏食引起的贫血,也被称为“富贵贫血”。

3. 铁吸收障碍

当宝宝开始进食多样化辅食后,若仍患缺铁性贫血,可能是由于铁吸收障碍所致。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而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且受胃肠道溶解度等因素影响。此外,如果宝宝本身对铁的吸收能力较差,而家长未特别注意补铁,也可能导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西医治疗方法

1. 改善饮食

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物来源,即使含铁量低,也不建议放弃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从4个月起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牛肉、猪肉、鸡肉、鱼肉等动物性食品。这些食物中的血红蛋白铁吸收率较高。

  • 动物肝脏:如猪肝(每100克含铁25毫克),从6个月起可喂猪肝泥。
  • 鸡蛋:蛋黄中含铁量较高(每100克含铁7毫克),虽然吸收率低于肉类,但价格便宜且营养丰富。
  • 血制品:如猪血、鸡鸭血,含铁量高,但需彻底煮熟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
  • 植物性食品:如黄豆(每100克含铁11毫克)、木耳、海带、紫菜、芝麻等。

2. 铁剂治疗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医生通常建议服用补铁剂,如硫酸亚铁合剂。同时,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从2个月起可少量服用铁剂,以弥补体内铁存量不足。

3. 输血治疗

如果宝宝贫血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输血治疗。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哺乳期妈妈应保持饮食丰富且营养均衡,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豆制品等。对于已能独立进食的宝宝,家长需纠正偏食习惯,提供多样化的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菠菜、黑木耳、动物内脏等。

结论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医学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宝宝的缺铁性贫血,保障其健康成长。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