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表现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表现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症状、类型及影响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该疾病会对人体的脊髓造成损害,尤其是腰段和颈椎,严重时也可能侵袭脑干或大脑。以下是关于小儿麻痹症的详细信息,包括症状、类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小儿麻痹症的病理特征

小儿麻痹症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受损。根据损害的严重程度,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瘫痪,也可能因充血和水肿挤压而部分或完全恢复。其瘫痪特点包括:

  • 弛缓性瘫痪
  • 双侧不对称分布
  • 不按周围神经分布
  • 无感觉障碍
  • 非均衡性分布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初期症状多样,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

  • 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多汗。
  • 上呼吸道炎症:咳嗽、流涕等症状。
  • 双相热型:初次发热后体温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形成两个发热高峰。
  • 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甚至出现肢体瘫痪。

双相热型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征性表现,可与普通感冒相区别。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类型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小儿麻痹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轻型(顿挫型)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特点包括:

  • 中枢神经系统未受侵犯。
  • 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 症状类似流感,如关节和肌肉酸痛。
  • 症状持续1-3天后可自行恢复。

2. 瘫痪型

瘫痪型小儿麻痹症对人体危害最大,通常在轻型症状缓解几天后突然发病,也可能无前驱症状。其特点包括:

  • 潜伏期为7-14天,偶尔更长。
  • 发病后出现严重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
  • 急性期可能出现尿潴留、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
  • 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取决于脊髓或延髓受损部位。
  • 呼吸肌麻痹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 延髓受损可能引起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带鼻音等症状。

3. 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者感染后无明显症状,病毒仅在消化道内繁殖,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此类患者可从咽部和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小儿麻痹症的高危人群及后果

小儿麻痹症对5岁以下儿童的危害最大。每200例感染中约有1例会导致不可逆的瘫痪,通常表现为双腿严重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可能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结论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早期识别症状并进行预防接种是减少其危害的关键。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