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变低的原因

体温变低的原因

人体体温变低的原因及影响

人作为恒温动物,正常体温一般在36℃ - 37℃之间波动。体温超过37℃即为发烧,需采取降温措施;而体温低于36℃也属不正常情况。

体温变低的原因

  • 寒冷环境: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因脑功能下降而感觉昏昏沉沉,还会出现颤抖、语速减慢且含糊不清的现象。同时,人体协调性明显降低,血压降低、脉搏变弱。
  • 摄入致醉物质:摄入酒精及其他致醉物质,容易导致体温降低。
  • 疾病因素:如脓毒症,这是血液感染的炎性反应,是严重疾病,易导致患者死亡。患脓毒症时,患者体温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低体温症相关情况

当体温下降至35℃,便称为低体温症。患者会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等症状,还会不愿起床、走路困难。营养不良和老年人易出现低体温症,秋冬季是高发期。若老年人体温低于35℃且持续超24小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会导致人体体温变低,低体温症对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健康有较大威胁,需引起重视。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