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

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

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及连接方式影响

在变电站内,安装放电线圈是并联电容器的必要技术安全措施。它能有效防止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因电容器仍带电荷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同时保障检修人员安全。以下详细介绍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及连接方式更改的影响。

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

  1. 放电线圈(英文:discharge coil)是电容柜常用的放电元件。其出线端并联于电容器组的两个出线端,正常运行时承受电容器组电压。二次绕组反映一次变比,精度通常为50VA/0.5级,可在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二次绕组一般接成开口三角或者相电压差动,用于对电容器组的内部故障提供保护(不能用母线上的PT)。
  2. 电容器组的开口三角电压保护、不平衡电压保护即基于此原理。根据GB - 50227要求,这种保护大量应用于6kV - 66kV的单Y接线的电容器组中。
  3. 有时放电线圈会用放电PT代替。电容器放电采用放电线圈还是电压互感器主要取决于电容器的容量,一般小容量(<1.7Mvar)电容器组放电用电压互感器即可,大容量电容器组(≥1.7Mvar)则必须使用放电线圈,否则可能引起电压互感器的烧毁或爆炸。

连接方式更改影响

  1. 放电线圈兼作相电压差动保护用时,跨接方式不适用,除非对放电线圈另行设计。
  2. 放电线圈采用跨接方式且兼作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用时,只需将保护整定算式中电容器组额定相电压改为电容装置接入处母线平均运行相电压,或设计依据的母线相电压。
  3. 须用放电线圈直接监测电容器端电压时,跨接方式不适用。

放电线圈适用于66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可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还可供线路监控。

综上所述,了解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原理及连接方式更改的影响,有助于正确使用放电线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