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乙肝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详解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对于乙肝感染的女性来说,怀孕后如何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及相应的阻断措施。

一、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母婴之间传播,以下是三种主要的传播途径:

1. 产时感染

  • 产时感染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病毒传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含有HBV的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
  • 分娩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胎盘绒毛血管破裂,使母血渗入胎儿体内,从而引发感染。
  • 产时感染是母婴传播中占比最高的传播途径。

2. 产后感染

  • 产后感染主要通过母婴接触传播,包括接触母亲的唾液或母乳。
  • 研究表明,乙肝“大三阳”母亲的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达100%。
  • 虽然母乳喂养增加传播风险,但与分娩时感染相比,风险相对较低。

3. 宫内感染

  • 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受损的胎盘屏障或胎盘通透性改变而感染HBV。
  • 研究表明,母体血清中HBV-DNA水平越高,胎儿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 HBV-DNA是反映宫内感染风险的重要指标。

二、乙肝母亲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

为了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乙肝感染的孕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产时阻断

  • 剖宫产是否能减少母婴传播尚无定论,但尽量避免会阴侧切和减少产程中的胎儿局部损伤,可以降低感染几率。

2. 产后阻断

  •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但乙肝母亲是否能哺乳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受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母乳喂养通常是安全的。
  • 但若母亲血清或乳汁HBV-DNA水平较高,或乳头破损、新生儿口腔黏膜溃疡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3. 积极抗病毒治疗

  • 降低孕妇体内HBV-DNA水平是减少母婴传播的关键。
  • 建议在怀孕前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4. 联合免疫

  •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
  • 通常在出生后6小时内完成HBIG注射,同时在另一肢体注射乙肝疫苗。
  • HBIG每月注射一次,连续3-6个月;乙肝疫苗按照“1-2-6”方案接种。

结论

乙肝母婴传播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有效阻断的,乙肝感染的准妈妈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知识
相关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