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预产期的日子就快到了,相当期待和宝贝见面的日子,但想到必须先通过生产这个关卡,不觉就紧张了起来!就在即将临盆的前几日,突然发现少许出血现象,这是产兆吗?需要立刻去医院准备待产吗?去了医院又被赶回家,到底是何时才能入院待产呢?产后需要住院多长时间?有哪些事项应该要注意?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说。
入院待产时机
妳曾有未达入院标准而被赶回家的经验吗?若无法准确掌握入院时机,不仅相当耗时、耗体力,也很花钱。那么;如何判断何时该入院待产呢?准妈咪的身体出现哪些状况才是真正的“产兆”?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我及张翔壹、张乔贻表示,产兆为落红、破水或规则阵痛,只要有一种产兆的情况出现,孕妈咪就必须入院待产。
产兆
落红
产妇准备要进入生产前的48小时,子宫颈会开始变软、变薄,此时子宫颈黏液会混杂些许血丝从阴道流出,准妈咪会发现有些微出血情形,此属正常现象。通常这种出血量少,颜色呈淡粉或暗红,尚不需要入院待产。反之;若有大量出血现象,且颜色呈鲜红,则要尽快入院待产。
阵痛
孕妈咪很有可能在生产前的3至4周,就开始出现不规则的子宫收缩,痛的部位多出现在下腹部及腹股沟,称为「假性阵痛」。通常假性阵痛可藉由按摩、多休息去改善,此时尚不需入院。当阵痛慢慢地变得规律,且阵痛频率愈来愈密(三至五分钟出现一次),痛的部位从下腹、脊椎骨延伸到背部,用任何方式都没有改善迹象,有这些情况出现时就要入院待产。
破水
当包围胎儿和羊水的羊膜破裂时,孕妈咪会感觉到有透明的液体从阴道大量流出,流出的液体多到可能连孕妈咪自己都无法控制。不过;也有部份的破水情况只会让阴道有潮湿的感觉,且液体流出速度慢,有时难以分辨是否真的破水了。一般来说,阵痛完才会破水,但也有无阵痛就破水的情形。当发现离预产期的日子已经很接近了,且有破水情形,就可准备入院待产。
即将到生产之际,我建议准妈咪们在家多休息,不要做太多粗累的工作、家事;出门时最好有亲友陪伴,若产兆发生要尽速就医。
自然产的待产过程
入院待产前,医护人员会询问妈咪的病史、生产史,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评估胎心音及子宫收缩状况,若有需要医护人员会为妈咪进行阴道内诊。我说,通常生第一胎的妈咪,平均在待产室的时间约14至20小时,这段期间我建议要配合专业医护人员的教导与指示,心情放松,千万不要过度紧张。假如有任何不舒服的身体状况出现都要随时跟医护人员反应。
产兆出现,到医疗院所确定可入院待产后,需要先办住院手续,接着医护人员会开始替妈咪做一些必要的身体检查,诸如抽血、量血压、测胎儿监视器以及视需要打静脉輸液等。在待产过程中,医师会不定时替妈咪内诊,评估产程状况,以及教导生产时的呼吸、出力方式。另外;若妈咪想要做无痛分娩,主动告知后,会由专业麻醉师替妈咪做麻醉评估,并在适当时机施打。
剖腹产适应症
母体面
•产程迟滞或难产。
•骨盆狭窄或异常。
•胎位不正。
•多胞胎。
•胎盘因素(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
•子宫曾动过手术。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或子痫前症。
•有其他重大疾病,不适合阴道生产。
•感染病毒。
•产前大出血。
胎儿面
•胎位不正。
•多胞胎。
•胎儿超过4000公克或小于1500公克。
•胎儿窘迫。
•胎儿畸形。
•脐带脱垂。
若准妈咪有上述情形,我建议宜采剖腹较为安全。不过;有些妈咪因为个人因素,比方说想在黄道吉日生下宝宝,或是害怕生产的痛楚、担心难产或产后阴道松弛、漏尿等问题,还有的是因为工作、家庭等因素,主动选择剖腹产。但剖腹产其实也是一种侵入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不是没有。我建议准妈咪们在生产前,除了要到自己信任的医疗院所定期做产检,也要和医师仔细地讨论后,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对妈咪和宝宝来说才是最安全又安心的喔!
剖腹产的待产过程
再次指出,剖腹产的入院时间依各大医疗院所的规定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分为当天入院和前一天入院两种。而准妈咪们提早入院期间,必须要做一些身体检查及产前准备工作,包括抽血、验尿、注射点滴、系胎儿监视器、观察子宫收缩状况、测量胎心音、心电图等。另外,手术前要进行麻醉评估、签署生产同意书,同时必须禁食八小时。另外;我说明,现在有些强调人性化生产的医疗院所,已经没有硬性规定,妈咪必须在生产前灌肠或是将阴部的毛剃除干净。
我表示,通常剖腹产多采半身麻醉,准妈咪们不用太担心麻醉药剂会影响到胎儿。通常在紧急剖腹产情况下(例如:自然生产过程不顺利转为剖腹、胎心音窘迫、胎盘剥离等),才会用全身麻醉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若有特殊家族疾病史(血液相关疾病)或对药物过敏,务必记得要提早告知医师。等到术前准备完成后,准妈咪即可至手术室进行剖腹生产。接着术后会先被送到恢复室观察身体状况,一切都没问题后即可转到病房。
入院到出院之必备用品
从入院待产到生产完出院这段期间,虽然部分物品院所会提供,但有些证件和私人用品是务必要携带的喔!建议准妈咪们到了怀孕末期,或是在家准备入院待产之前,先将这些必需品打包好,以防宝宝突然要提早报到了或是匆忙赶着出门,临时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又要多跑一趟。
Check ※ist
相关证件
※社保卡
※身分证
※孕妇健康手册
妈咪用品
※盥洗用具:牙刷、牙膏、毛巾、洗面奶、沐浴乳等
※哺乳衣
※束腹带
※卫生棉
※吸乳器、防溢乳垫
※免洗裤(生理裤)
※拖鞋
※袜子
※出院当天的衣物、鞋子
宝宝用品
※纱布衣
※婴儿衣物
※手套、脚套
※包巾
※纱布巾
※尿布
产后住院
我表示,住院时间依照不同的生产形式而有差异。自然产妈咪的住院时间为四天三夜(入产房当天开始算);剖腹产妈咪则为六天五夜。自然产和剖腹产的住院行程其实差不多,差别仅在于伤口照护及剖腹产需要比较长的复原期,因此;住院时间较为多天。
自然产妈咪住院行程
生产当天
妈咪返回产后病房时,立即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护理人员会评估妈咪的子宫收缩状况、恶露量及颜色、会阴伤口、活动、是否排尿、泌乳情形等。同时鼓励妈咪及早哺喂母乳,在宝宝生命征象稳定下,婴儿室护理人员会将宝宝推出来与妈咪肌肤接触,教导宝宝的寻乳反射、如何哺乳?并协助学习正确哺喂母乳方式。护理人员会给予「产后母婴保健手册」教导子宫按摩及复旧、观察恶露的变化及异常状况、会阴自我冲洗的方法、亲子同室护理指导、手挤乳指导、正确含乳指导、母乳收集与保存指导等。
刚生产完,护理人员正在替妈咪进行按摩,好让子宫复位并促进子宫收缩。
生产后第一、二天
持续评估妈咪子宫收缩、恶露量及颜色、会阴伤口、活动、排尿、泌乳情形等。护理人员会评值前一日的学习状况,并以「产后护理指导影片」教导妈咪成功哺喂母乳的方法,及产后自我保健相关护理指导,如产后居家自我照顾、母乳哺喂、观察奶胀及乳头护理、母奶咨询专线、会阴伤口照顾、产后检查时间等。
生产后第三天
医护人员会为妈咪检查伤口状况(是否愈合良好),以决定是否在这一天出院。自然产妈咪的会阴伤口不需拆线。不过;若返家后若发现有大量出血,或有血块、恶露出现异味、发烧等现象应立刻返院就医。
剖腹产妈咪住院行程
手术前一天(或手术前半天)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子宫收缩状况、胎儿心跳及胎动情形,完成手术前的评估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子宫收缩状况、胎儿心跳、胎动情形、血液和尿液检查等,护理人员会教导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如午夜12点以后请勿进食或喝水、拔除隐形眼镜、活动假牙、饰品等。
手术当天
※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会为妈咪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评估腹部伤口、静脉点滴、尿量尿色、排气、子宫收缩、恶露的量和颜色、活动以及泌乳情形等。
※手术后请妈咪多翻身,可在床上活动肢体,若因禁食时而感到口渴,可以拿棉棒沾开水湿润或漱口。同时鼓励妈咪及早哺喂母乳,在宝宝生命征象稳定下,婴儿室护理人员会推出宝宝与妈咪肌肤接触,教导宝宝的寻乳反射、如何哺乳,并协助学习正确哺喂母乳方式。
※若宝宝因呼吸问题暂时需要使用氧气,无法亲喂母乳,妈咪可手挤乳挤出母乳,再以杯喂或滴管喂食宝宝。若因妈咪罹患艾滋病、开放性肺结核等传染疾病,或正在服用抗癌药物、化学治疗药物等,可选用配方奶。
手术后第一天
※持续评估腹部伤口、静脉点滴、尿量尿色、排气、子宫收缩、恶露的量和颜色、活动以及泌乳情形等。
※渐进式下床「5-5-5」步骤(下床动作要缓慢):先将床头摇高45至60度,约5分钟如果会头晕马上将床头摇平,等到不会头晕时再慢慢摇高床头;坐于床缘至少5分钟;再站立于床旁5分钟,确定没有眩晕、下肢乏力或不舒服,再开始走动。
在此指出,许多产后妈咪在第一次下床时容易有晕眩感,是正常现象。通常产后第一次下床时都需家人和护理人员陪伴,以预防跌倒。无论是用自控式止痛机(自费)或是传统式止痛法的剖腹产妈咪,产后第一天麻药退了伤口都会感到疼痛。我提醒,有效的止痛,才能让妈咪身体舒适、及早下床活动。产后愈早下床的妈咪,可加速肠胃蠕动,伤口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快,既可减少肠沾黏机率,也可预防下肢血栓静脉炎等合并症的发生。另外;束腹带可固定腹部伤口,我建议妈咪也可用束腹带减少翻身时的牵扯痛。
手术后第二、三天
持续评估妈咪子宫收缩、恶露的量和颜色、会阴伤口、活动、排尿以及泌乳情形等。护理人员提供「产后母婴保健手册」、「产后护理指导影片」教导妈咪成功哺喂母乳的方法,及产后自我保健相关护理指导,如产后居家自我照顾、子宫按摩及复旧、恶露的变化、母乳哺喂、会阴自我冲洗的方法、手挤乳指导、正确含乳指导、母乳收集与保存、奶胀处理、母奶咨询专线4000813578或我的专线13618039429、腹部伤口照顾等。并于隔日完成评值。
手术后第四天
医护人员为妈咪检查伤口是否愈合良好,决定在这一天是否可出院。返家后妈咪若有大量出血,或有伤口有感染迹象、恶露出现异味、发烧等现象都应立刻返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