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当今实话者已不多见,如有看不惯的请绕道。)
其实不然,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度过所谓的敏感期。
我对敏感期的理解很简单,其实孩子要学习并面对的东西居多,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并肯定。
脑细胞是否能被激活的更活跃,取决在幼儿期,不要指望哪个老师把你的孩子教得多聪明,其实做入学前已经定格。
当然了,不是激活了孩子的想象,和谐,创造,等各种能力,就他的成绩就一定好,也得看后期,你是否能让他积极自觉的主动学习。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走进社会一定是受欢迎分子。
言归正传,敏感期的引导不当,直接影响孩子对下个新事物的接受,比如自我意识萌芽的时候,不论场合,谁都不能碰他的东西,他都会说“是我的”。
如果说这种情况不能给予正确的,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会持续很久,你可以提醒并明确告诉他:“这是妈妈买给你的,你可以有支配权,但是妈妈也可以在你的同意下把这个玩具借给小弟弟,小妹妹玩”。可以培养他懂得分享,并知道物体的终究归属权。
可能有人会问,根本不管用,如果这样还说服不了他,那么请在下次买玩具的东西,明确告诉他这个道理,如果他耍赖,那就让他做选择题,1.如果你可以借给别人玩,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就买.
2·你哭吧,怎样我都不会买。
给你们看三张图,这是我育婴时候带的两周岁孩子,从六个月起带大的。
你是否可以看出他很开朗,且懂得分享,而对面的双胞胎哥哥,虽然也很好奇小电话,可是他们并不懂得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