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医生不仅是为从业50年的儿科医生,更是7个孩子的爸爸,文章有点长,但是真的会给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很多启发:
我们头3个孩子很好带,所以我们始终不能了解那种所谓“难带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到了第4个孩子——海登,她把我们原本平静的家搅得天翻地覆。海登一出生就与众不同。对别的孩子起作用的方法,对她都没用。她吃奶和睡觉的时间根本没有规律可言。她是那种得一直在怀里抱着,一直在胸前靠着的宝宝。我们一放下她,她就号啕大哭,但一抱起来,她就不哭了。海登每天就这样在家人的怀里传来传去。玛莎抱累了,就轮到我。用背巾背着她效果比较好,不过有时也不管用。
我们离开一会儿,她就受不了。她整天黏着我们,还把白天的哭闹带到晚上。她激烈地拒绝小床,只喜欢睡在我们床上,躺在父母暖和的身体,把三个哥哥姐姐带入甜美梦乡的婴儿床很快在二手市场卖掉了。海登唯一不变的地方就是她每天都在变,今天还起作用的办法到了明天就没用了。我们想方设法满足她。“需求无度”就是她的写照。
我们对海登的感觉也跟她的行为一样反复无常。有时我们很同情她,有时我们累得精疲力竭,有时我们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生气。
如果她是我们第一个孩子,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我们的错,并且会自我反省到底哪里错了。而当时我们已经养育了3个孩子,是经验丰富的父母,我们知道这不是我们的错!
海登出生后几周,我们意识到我们生了一个特殊的孩子,有特殊的需要,因此要用特殊的育儿方式,我们下定决心要满足她。但怎么满足?我们相信如果我们 用更敏锐、更有技巧的育儿方式,她会健康成长的。但这很难。我们曾经给她取了个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