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孩子都曾挨过打,我很少有听到过从未打过孩子的事,也许我知道的少,应该还是有的,那真的很羡慕这样的孩子,要知道一次都未有过,这父母真的是让人敬佩。
我家的小家伙就挨过打,我和孩子爸就气的动手过,后来又后悔的检讨反省,之后如果很生气的时候想打她我就打自己,因为打在孩子身上,痛在我心里,真舍不得,打了肯定后悔,我宁愿打自己。
今天带女儿去菜市场买菜,路过街道公园,小家伙看到有蹦蹦床和木马,高兴的直奔过去,每周末在这公园里就有这些露天的玩具设施,一次五元,无论玩哪个,小孩还是相当的多呢,看看时间还早就尾随着女儿过去了。
女儿看蹦蹦床没人在玩,玩沙子的人很多,喜欢凑热闹,喊着要玩那个,付好钱后,给女儿脚上套好袋子,我坐在外围那看着她玩,玩沙子似乎就是小孩的天性,怎么玩都不腻呢。
看女儿玩的时候,我看到在女儿旁边的一小男孩顽皮的把一碗沙子倒入另一个比他大点的男孩脖子里,那男孩倒完后哈哈在那乐,女儿一直盯着他们看,我赶紧转移小家伙的注意力,因为她的模仿力超强。
紧接就看到一女的把那个男孩给拉出去了,应该是小男孩的妈妈,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应该是训斥吧,不应该把沙子倒别人脖子里,那女的吼了几下,那男孩马上就哭,旁边的老板来劝,接着小男孩又去玩去了,没多久又和那个比他大的男孩凑一起去了,开始抢挖土机啊,挖沙的玩具,总之就是互不相让,旁边还有个差不多同龄的女孩在劝,看着应该都是六七岁左右呢。
那小男孩妈妈又过来了,拉着他往外拖,训斥的声音很大,小男孩嚎啕大哭,就在这时,让我傻眼的一幕出现了,那小男孩妈妈拿起他手上的小铲子直打他嘴巴...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因为他哭才打嘴巴的,只是我没想到会这么去打孩子...
女儿干脆不玩了,站在那儿看,边看还边说他妈妈打他了,他哭了,我应和着让女儿玩自己的,不要看,然后让她看别去,咦,那是什么呀,女儿被我一惊讶给掉过了头去寻找好玩的去了。
而这边小男孩还在不停的哭,他妈妈改用手去打他屁股了,这时哭的更凶了,旁边的很多家长在那摇头,老板又过来劝了,结果这妈妈干脆就说不玩,回家,走的时候,那个比他大的男孩也一起走了,才明白是一家的。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小男孩的哭声渐渐消失,我想起了女儿在家挨打的情景,突然在想,这解决问题了吗?孩子明白其中的对与错了吗?
回到家,我把看到的一幕告诉孩子爸,孩子爸来句:要打要教顺也得在家呀,多伤孩子自尊,那么多小朋友看着呢。是啊,我都忘了这一茬了,当时的小孩还真多,周末都出来玩呢,说不定还有他同学呢。
孩子爸这点又提醒了我,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身为父母并没有权利去伤害,就算在家里犯错了,打也是不对的。突然想起女儿曾经挨的打,我开始内疚了,真的没做好。而且挨打后依旧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孩子,打,根本没用,顶多就是孩子开始畏惧,害怕,但是却没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原由,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都不利。
今天看到的那一幕也许那小男孩被妈妈打了后知道自己错了,但却不懂为什么不能把沙子倒入那男孩脖子里,如果下次还有机会的话,我想他还会去尝试,因为他觉得稀奇好玩,但却不知道这样会让别人不舒服,给他人带来痛苦和麻烦。
在育儿时,打孩子真的行不通,如果真有这打的冲动,一定要三思,我们做家长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阻止孩子不要做错,做错了要引导改正,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然而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教导。
要做到这些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突然我像是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看着女儿,我告诉自己无论何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脾气,绝对不能犯不该犯的错误,正确引导,快乐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