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在英文方面发生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趁我还记得起来,赶紧写下。
1. 口语方面,她开始大量使用完整句,经常三五个句子连续不间断地说出。
-
刚进幼儿园时,老师听到Anzu在教室里慢慢地说,“I…… go home…… this morning”,这是她
在学校里说的第一句完整句,
表达了她很想早早从幼儿园被接回家的心情……现在在家,我经常听到她冒出一连串儿完整句。比如,所以,在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听力和词汇基础之后,让她每天多多待在那个天然就会说很多完整句的外教老师身边吧,孩子的表达习惯会随之变化。
2. 互动交流的问答增多,交流的意识大幅增强,英文这种语言从之前更偏重于描述叙事的单向表达变成与人沟通互动的工具。
-
放学回到家,Anzu经常向大人提问,或者要求大人向她提问,她来回答,还经常一连串地自问自答。交流的问题大体集中在:天气如何how’s the weather、几点了what’s the time、这是什么what’s this、这东西什么颜色is it red、你能找到某样东西吗can you find a red car,你喜欢某样东西吗(通常是吃的或动物)do you like ice cream,你在干嘛what are you doing,你要去哪where are you going,以及你今天过得怎么样how are you doing today……咱们小时候都被“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洗脑过。但在Anzu的自问自答中,她问完自己“how are you doing today?”之后,会停下来想一想,也许在回顾总结自己的一天吧,然后说,”I’m great! I’m happy.“,是在使用,而不是背套路。这真的让我分分钟后悔自己生错了年代。而且,大概因为是在互动交流,所以她的语调会非常生动,这是只有跟外教才能模仿习得来的东西。Anzu在交流互动方面的进步,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师更懂得通过互动鼓励孩子开口的技巧。有一次,老师带她做了一个有表情的南瓜脸,做完之后,她爱不释手地拿着玩,老师就会带她一边观察,还一边提问,“Is it happy?”, Anzu答,“it‘s happy”,老师接着问,“Is it beatiful?,Anzu看了看回答,”No,it’s ugly”。试想,换作我带她做完南瓜脸,估计自动冒出就是Wow!You made a pumpkin face。 Good job!Mama is so proud of you!一水儿的单向表达,我一个人的舞台。摊手……
3. 词汇方面,补充了一些我们之前启蒙没涉及到的。
-
在学校学到了bacon培根,meter米等等。Anzu英文启蒙的基础比较好,入园前口语词汇量1837个,入园后的词汇量统计,我也没做区分,学校学的和家里学的,一共增加了40多个。刚入园时,老师经常跟我说,she knows everything。现在她们已经在携手探索更有意思的领域了。这个领域就是我推进也推不动太多、Anzu又有兴趣不让放弃、我俩已经纠缠了8个月的Phonics自然拼读。
4. 自然拼读入门。
-
说到自然拼读,我偶尔会羡慕晚一些启蒙的大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力,规则一梳理就懂了,只要孩子听力词汇量够大,家长就可以借助教材自己带着孩子梳理自然拼读规则,往自主阅读上迈进了。但Anzu的情况是:她1岁8个月口语词汇量1000+的时候,就对字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岁11个月口语词汇量1400+的时候,已经有字母发音的意识,会自己说“window,w,cat,c”之类;之后的8个月里,每隔几天,她就会主动跟我要求,“Mama, listen to alphabets. Mama, listen to consonants. Mama, listen to short vowels.”,意思是,妈妈我要听字母、我要听辅音发音、我要听短元音字母组合发音;她2岁6个月上幼儿园之前,经常自己捧着书,整本地背教材Phonics Kids的《Alphabets》,《Consonants》,和一部分的《Short Vowels》,她有拼读的感觉,看到某些单个字母或者两个字母会非常有兴趣地主动拼读出正确发音,但是是背下来的,符号和规则之间的联系,对她的理解力来说,挑战太大了。几个月以来,我时常觉得深深深深的无力,就是孩子想要学更多,但我找不到教她这种理解水平的方法。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在幼儿园做了这个叫作Sounds Bucket的英文工作时,我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在让孩子熟悉letter sound字母发音,我当时就给老师留言,that’s is the thing she really wants but I didn't know how to provide before(这是她特别需要但我不知道如何提供的)。
这个工作怎么做呢?老师把一个贴有字母a的小桶放在桌面左侧,右侧排列了一些物品,这些物品英文名称的起始发音都是a,比如apple,alligator等等,老师问孩子这个物品是什么,示范并让孩子模仿这个物品的发音apple,以及开头的第一个音节æ,然后带领孩子把这个物品放入字母桶a中。通过足够的练习,孩子头脑中就会建立字母a和发音æ之间的对应关系。孩子熟练后,可以几个字母桶同时玩,找到每个物品起始音对应的字母。
我不得不服气地说,英文老师就是英文老师,人家清楚地知道:
1)在整个学习进程中,扎实的每一步分别都是什么;
2)针对这个年龄阶段和理解程度的孩子,什么样的方式是可以理解并且感兴趣的。
以我和Anzu在Phonics上8个月的纠缠,我太知道她需要这样的练习帮她突破瓶颈了。果不其然,不止一个老师跟我反应,她是多喜欢这个工作。陪她练习精细动作的老师说,她百无聊赖地跟我做完工作就去找外教做英文工作了,做了好久;班主任说,Anzu特别喜欢英文区的工作,能做很长时间;外教说,she loves sounds bucket, she wants to play with it all the time。现在在家,她拿到一些物品时也会有意识地强调起始音,并说出对应的字母。和我之前的判断一致,就是时机到了,她自身内部有一种驱动,让她主动挑选这样的练习,从而掌握她正在接近的能力。而外教懂得如何提供恰当的方式。
5. 我还能觉察到的一点是,Anzu英文的听力能力正在超过我。
-
她目前看的动画片Caillou/ The Cat In The Hat/ Numberblocks,她自己完全能理解,不需要我帮忙重复强调难句。甚至有些我没太听清的情况下,她已经听清并且背下来了。(当然我也没她听得那么认真,给自己挽回点儿面子哈哈。)有一天,她让我唱Caillou里面的一首歌《Make Each Day Special》,在我基本没印象的情况下,她自己没调儿地说出唱词,"make each day spetical, set your goals high,just follow your dreams, be willing to try"。
类似的情况还有动画片Numberblocks的片头,有几句速度特别快的歌词,我其实一直没太听清,Anzu直接秒杀亲妈,自己特溜地唱,"It's time for some number fun. You can count on us. We're the Numberblocks."。坦白讲,考虑到她上学后在家的时间一下子变少,没有机会大量听她喜欢的动画片音频,每天在家读英文书的时间至少减少一半,入园前,我担心过,孩子的英文会不会不进反退。目前看来,即使是最不易察觉的听力部分,她还是在持续进步中。看来学校的输入效果到位。但是在不用跟着Anzu听动画片音频之后,亲妈本人的听力输入真的是减少了很多……必退无疑啊……
和英文相比,Anzu的中文也几乎是在以同样甚至更大的步伐迈进着。在她非常着急地提出某项要求时,她会分别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大声、快速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两种语言同义不同词,没有翻译的痕迹,只是反应出这种情境下中文该说什么、英文该说什么。比如,有天夜里她突然醒了,说,“Mama,go, get an apple,妈妈我想吃苹果了”。我觉得,她已经意识到,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交环境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中文或英文,在还没有特别了解每个人语言能力的情况下,两种语言都说就能确保自己的要求被有效地接收到。真的是生存的本能……
总结以上,老师天然的母语基础、针对幼儿的教学步骤和技巧、加上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让准备充分的Anzu,在接触外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英文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需要提一句的是,准备充分真的是达成结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孩子做好准备后,外教不必停步在家长也能完成的基础工作中,外教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价值,像是那些特别需要专业教学素养的教学方法,说白了就是家长教不了的部分。做好准备的孩子,机会也会相对多一些。从学校来讲,一定会均衡教学资源,但在同样的教学机会或日常交流的机会中,孩子能在其中获取到的营养会因为准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家长的时间精力允许,我个人的建议真的是:不要把英文启蒙的工作留给老师。一方面,就基础部分而言,家长不难做到,另一方面,老师再专业也无法像家长那样深刻地里了解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孩子语言表达还不足够清晰之前,老师打开这扇门比家长自己去打开还要难。就这一点,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探讨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祝,每个人每天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