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在卷早教课还是给娃早教?早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各位宝妈,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娃刚满2岁就开始焦虑早教,生怕落下“关键期”。去年咬牙给娃报了口碑超火的早教课,一周一节,一次两小时,光车费加课时费,一个月小两千没了。
结果上了半年发现,娃上课倒是挺开心,但学的东西回家没两天就忘。直到有次我感冒请假,没去成早教课,在家陪娃玩了一下午“超市过家家”——我当顾客,他当收银员,教他认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教他说“欢迎光临”“谢谢惠顾”,没想到娃记数字记得比早教课还快,说话也更利索了。那天我才突然明白:早教课像“加餐”,偶尔吃一顿挺好,但娃成长真正需要的“主食”,其实是咱们每天的陪伴啊!
后来我就调整了节奏,把早教课从“必须项”改成“可选项”,反而把更多时间花在日常陪玩上。比如每天睡前的绘本时间,以前我总想着“要教他认多少字”,后来改成跟他一起编故事——读《小熊的生日》时,我会问他“小熊该给好朋友准备什么礼物呀?”,他会叽叽喳喳说“要带草莓蛋糕,还要牵小兔子”,不知不觉就练了表达力。
现在我家娃虽然还是一周一节早教课,但进步更多是来自平时的陪伴:跟他搭积木时,他会自己规划“房子要带滑梯”,空间感悄悄变好;一起收拾玩具时,他会说“先放积木,再放绘本”,逻辑能力也慢慢出来了。
其实早教的意义,从来不是“教会孩子多少东西”,而是让他在有安全感的环境里,慢慢探索世界。比起花高价送娃去早教课,咱们每天抽出半小时,陪他读一本绘本、玩一次游戏,才是最珍贵的早教呀~
来自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