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晚期时,我和老公还腻在一起给宝宝起名字,猜着ta会长得像谁。那时怎会想到,仅仅一个月后,我们会站在凌晨三点的客厅里,压低声音争吵,彼此眼中全是红血丝和失望。
产后第一周,荷尔蒙让我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看着怀里软糯的宝宝,我时而涌出无限爱意,时而无端落泪。没人告诉我,产后抑郁不只是“心情不好”,而是有时会莫名地对孩子产生疏离感,然后又为此焦虑到彻夜难眠。
原本体贴的老公突然变得“不会看眼色”。我渴望他主动帮忙,他却等着我开口;我需要情感支持,他却埋头刷手机。我们开始为谁起夜喂奶、为什么忘记买尿不湿这样的小事争执不休。
最伤人的一次争吵后,我抱着宝宝坐在卫生间地板上痛哭。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再这样下去,要么离婚,要么变成“合租式父母”。
决定改变是从一个小约定开始的:每天宝宝午睡时,我们至少有10分钟不聊孩子。起初经常沉默,后来慢慢找回聊天的感觉。原来不是我们没话说了,而是被疲惫和怨气掩盖了。
我开始学习直接表达需求,而不是让他猜。“能帮我倒杯水吗”比“你从来不知道我有多渴”有效得多。他也开始主动学习育儿知识,不再做“甩手掌柜”。
真正的转机是我放过自己那天。我不再追求完美妈妈的形象,允许自己有时把宝宝交给爸爸,独自出门散步半小时。神奇的是,这点独处时间反而让我更享受与宝宝相处的时光。
现在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他擅长逗笑宝宝,我擅长护理;他负责洗澡,我负责喂奶。周末我们会推着婴儿车一起散步,像以前约会那样聊天说笑。
那些没人告诉我的产后真相,我现在可以坦然分享:产后情感变化是正常的,婚姻低谷是常见的,但这一切都可以过去。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困在怨气中,敢于开口求助,愿意给彼此成长的时间。
现在的我们,比孕前更加亲密。不是因为有了孩子,而是因为我们一起熬过了最难的阶段,学会了如何在做父母的同时,继续做彼此的爱人。
来自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