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娃路上的意外收获:我的“小老师”,亦是我镜头下的光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常常在某个瞬间被他的聪慧与通透击中,满心都是“这孩子竟比我强这么多”的感慨。
他骨子里承袭了我的善良,却又多了份超越年龄的清醒。路上遇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会拉着我的手,轻声说“妈妈,我们给它们留点吃的吧”;看到路边乞讨的人,他会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眼神里满是纯粹的共情。这份不掺杂质的善意,像极了曾经的我,却又在他身上多了层“有尺有度”的铠甲——上幼儿园时,他就成了我的“防骗小教官”,反复叮嘱“陌生电话别接,不知名APP别下”,连我偶尔想点陌生链接,他都会立刻凑过来按住我的手,一脸严肃地说“妈妈,小心是骗子”。
我总在想,或许是我前半生因轻信他人吃过的亏、遭遇的挫折,无形中给了他警醒。我教他“在学校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给他举中国“强大却不霸权”的例子,告诉他这是“中庸”的智慧。没想到,他竟悄悄把这些记在心里,化作了自己的处世准则:和小朋友相处时,会主动分享玩具,却也懂得在被抢东西时坚定要回;遇到欺负人的行为,不怯懦退缩,也不会以暴制暴,而是找老师公平解决。
因为要接送孩子,我没能出去工作,便想着用镜头记录他的成长——从他问我“太阳是不是分子云坍塌形成的”,到他当我的“防骗小军师”,再到他分享对“不欺人、不被欺”的理解。起初只是想留份纪念,后来试着发在平台,虽然每天只有几块、十几块的收入,却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
有人说“没赚钱就是白忙活”,可我知道,这些视频里藏着他最真实的模样,藏着我们母子间的温暖对话。等他长大,再回看这些片段,会知道小时候的自己有多棒;而现在,若能让同样在育儿路上摸索的家长们产生共鸣,哪怕只是给别人带去一点启发,也是一种收获。
来自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