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妈是一场修行:在自我和解中看见成长
当妈后,我渐渐明白,育儿的真谛从不是追着“完美”跑,而是在一地鸡毛里学会和自己和解。
1. 与“不完美”温柔相拥
曾经我执着于做“满分妈妈”:要精准计算每一顿辅食的营养配比,要让家里永远整洁得像样板间,要在孩子哭闹时永远保持耐心……可现实是,奶睡时孩子的抗拒会让我手忙脚乱,工作加班后面对孩子的黏人也会忍不住提高音量。
直到有一次,我因为没忍住对安迪发了火,躲在厨房偷偷掉眼泪时,安迪却踮着脚递来一颗糖,轻声地说:“妈妈不哭,吃糖糖就开心啦。”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孩子需要的从不是一个永远“完美”的妈妈,而是一个真实的、会累也会笑的妈妈。
接受自己偶尔的疲惫,承认自己也有情绪,允许家里偶尔杂乱,这些“不完美”的瞬间,恰恰是育儿里最真实的温度。
2. 与“失控感”共舞
育儿路上,计划永远是用来被打破的:说好的亲子阅读时间,孩子却非要把绘本当成“飞机”满屋子飞;精心安排的野餐,最后变成了孩子在草地上打滚、满身泥土的“探险”……
起初我会焦虑、会沮丧,觉得一切都脱离了轨道。可当我放下紧绷的神经,却发现孩子在泥坑里踩水时的笑声那么纯粹,他把绘本抛向空中时的想象力那么惊人。那些看似“失控”的时刻,其实是孩子在以最本能的方式触摸世界、探索边界。
与其在计划被打乱时烦躁,不如试着和“失控感”和平共处。就像看着孩子在雨中踩水时,干脆陪他一起感受水花溅起的清凉——你会发现,育儿的惊喜,往往藏在这些“意料之外”里。
当妈这场修行,修的从不是如何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妈妈”,而是如何在接纳自己、和解自己的过程中,陪着孩子,也陪着自己,慢慢长大。
来自保定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