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这种暗示,他会无条件相信的!✨
我发现,2岁多以后的孩子,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喜好仍有模仿行为。他们看到别人拥有什么,就渴望拥有;听到他人的话语,会潜意识记住,在某个时刻说出或做出类似的事情,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家里吃饭,我很少给孩子喝汤,因为汤里油脂多,还有许多药材。家人想让孩子喝时,我会说:“他不喝汤的。”慢慢地,孩子真的不喜欢喝汤了!
这有点像“标签”效应,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会记在心里。你认为孩子是怎样的人,说得多了,孩子可能真的会成为那样的人呢。所以,在孩子面前,我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避免影响孩子的判断,尊重他的自主权。
【给予自主选择权】
1. 不当着孩子的面替他主观做决定
不在孩子面前说“他不喜欢吃这个菜”之类的话。或许可以换种方式问:“宝宝,你喜欢这个吗?”
2. 避免负面言语
不要和孩子说“你爸爸是大笨蛋”。孩子还小,会真的以为爸爸是笨蛋呢。
3. 摒弃贴标签行为
诸如“你是猪吗,怎么那么笨!”“每次都慢吞吞的,跟你爸一样!”这样的话,就像给孩子的自我印象管理贴上了标签,最终使孩子变成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而且父母的负面评价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如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引导孩子:
- 与其说“你怎么这么笨”,不如说“没关系,慢慢来,你可以做到的。”
- 不要说“快分点给弟弟,别这么小气”,而是说“弟弟很想玩你这个,你可以教他怎么玩吗?”
- 别总是催促“快点,你做什么都是这样慢吞吞的”,不妨说“我们今天来比赛,看谁动作最快。”
- 当孩子胆小时,可以说“宝宝很害怕是吗?没关系,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还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来自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