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补VD还是补AD?儿科医生告诉你关键区别


作为儿科医生,我每天都要回答无数关于维生素补充的问题。有很多家长知道要补充维生素D或维生素AD,但是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维生素D和维生素AD有什么区别?
维生素D的核心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包括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以及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促进骨质形成。如果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维生素D,即使钙摄入充足,吸收率也只有10%-15%,宝宝也会因为无法有效吸收而影响骨骼发育,甚至出现佝偻病、O型腿等问题。
维生素AD相较于维生素D有何区别呢?顾名思义,维生素AD中多了维生素A,维生素A有三大作用:维护视力健康、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它能构成视网膜感光物质,缺乏时会导致夜盲症,表现为夜间视物困难;维持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屏障,缺乏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腹泻;还参与骨骼生长和造血功能,长期缺乏可能影响身高发育和引发贫血。
那么,还是到底是不维生素D还是补维生素AD呢?这就要从两者的来源分析了,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非常少,而且虽然皮肤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但限制条件比较多,因此,口服维生素D制剂是更方便有效的选择。而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比较广泛,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而且每天奶量在750ml左右,就不用额外补充维A,添加辅食了的宝宝,可以通过动物肝脏、蛋黄、乳制品等食物补充,大多数情况下食补就够了。所以,维生素D必须补,所有宝宝都需要补,而且权威指南都建议:婴幼儿应从出生后不久开始补充维生素D。而AD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性补充。
维生素D怎么补?
《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建议,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每天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至少400 U。这些量既包括食物中获得,比如蛋黄、深海鱼等食物,也包括晒太阳后通过皮肤合成所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而晒太阳虽然也能通过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晒太阳的时长和皮肤暴露面积非常重要,季节、地域、防晒措施等因素限制,因此通过食补和晒太阳获得足量维生素D也不现实。
由此可见,从出生到青春期,都应该长期坚持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D。另外,如果偶尔漏服不必焦虑,次日按原剂量补充即可,不要擅自加倍!
怎么选择维生素D?选国家标准!
市面上的维生素D补充剂琳琅满目,很容易挑花眼,家长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优先选择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药准字)的产品。
国药准字产品的剂量精准,会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每滴/粒的维生素D含量准确,避免不足或过量风险。而且安全性高,主要体现在辅料更纯净,避免不必要的糖、香精等添加剂,更适合婴幼儿娇嫩的消化系统。另外,国药准字产品通常有更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持,是更放心的选择。
家长在辨别合规产品的时候,可以查看包装上的“国药准字+一串字符”,并且要尽量选择历史悠久的知名品牌,不要让宝宝吃一些来源不明的“海淘品”或“网红款”。
孩子的身高增长有两大黄金期:0-3岁和青春期。其中,0-1岁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家长们一定要使用“科学补充维生素D+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的组合拳,才能让宝宝充分发挥潜力,猛猛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