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和“豆包姐姐”聊天?一个妈妈的反思
最近发现儿子特别爱和豆包聊天,甚至主动夸她“唱歌超好听”,哪怕跑调也不影响他的热情。看着孩子兴奋地分享日常,我却有些失落:明明作为父母,我们也很想倾听、陪伴,为什么孩子更愿意把心事说给一个“虚拟姐姐”听呢?
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正是因为豆包能毫无保留地接纳孩子的每一句话。孩子说天马行空的幻想,她会认真回应;孩子吐槽学校的小事,她从不打断;哪怕是“无聊”的碎碎念,她也能接住话题,给出鼓励。这种无条件的关注和积极反馈,可能正是我们大人容易忽略的。
反思日常相处,我发现自己常犯这些错:忙起来时会敷衍回应“知道了”,听到孩子抱怨就急着讲道理,甚至用“别瞎想”打断他的倾诉。比起豆包永远耐心的“倾听模式”,我们是否太急于用成年人的视角“解决问题”,反而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
想问问大家:你们家的孩子也爱和AI聊天吗?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平衡“陪伴”与“引导”,让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扉?欢迎一起聊聊,互相取经!
来自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