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口中的“摆烂”可能是习得性无助 我家二年级的小宝...


警惕!孩子口中的“摆烂”可能是习得性无助
我家二年级的小宝贝,现在遇到困难就爱说:“我不做了,我摆烂了!”小学生学网络名词的速度真是让人惊讶,但同时也让我有点焦虑。我在想,她怎么就开始有了这种想法呢?我该怎么帮她呢?
后来,我学习了塞利格曼的电击狗实验,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口中的摆烂可能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表现。这种无助感,并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后,形成的一种“努力无效”的认知。
想想我们大人,如果总是在一件事情上失败,是不是也会觉得再努力也没用了呢?孩子也是一样的。所以,当孩子表现出退缩、摆烂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的负反馈?
那么,怎么改变孩子的这种状态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帮助孩子建立“习得性成长”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一些微小的成功开始,让孩子积累自信;用鼓励代替表扬,让孩子知道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赋予孩子选择权,让他们重建掌控感。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孩子带来“电击式伤害”。比如过度包办、否定式语言、高压期待,这些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我们要学会慢下来,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
所以,当孩子摆烂时,别急着批评,先想想我们是不是也给了孩子太多无形的压力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培养他们自驱成长吧!












来自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