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学路上的“大学话题”:当宇宙小达人聊起未来时
傍晚接孩子放学,他刚坐进电动车后座,小脑袋就凑到我耳边,声音里带着点认真的困惑:“妈妈,你说以后考什么大学比较好呀?”
风里还裹着校门口小摊贩的烤肠香,我愣了一下——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聊起“大学”这个词。我没急着给答案,反问他:“你想考什么样的大学呀?”他挠挠头,没说出具体名字,却突然想起另一件事,语气变得笃定:“今天数学老师说,她后悔没考研究生了!”
我心里一动,这倒是个顺势引导的好机会。没有讲“你必须好好学习”的大道理,只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你看,老师是过来人才会说这样的话,她一定是觉得,当初再多学一点,能看到更不一样的风景。就像你现在喜欢研究宇宙,要是以后想搞明白黑洞到底怎么‘吞’星星,也得靠现在好好学知识呀。”
他没再说话,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衣角。我从后视镜里看他,路灯的光落在他脸上,眼神里好像多了点什么——不再是单纯对宇宙的好奇,还掺了点对“未来”的小期待。
想起这阵子他每天对着镜头讲黑洞、说星云,连带货教辅时都要先聊两句“这本练习册里有太阳系的题”,突然觉得,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靠生硬的说教。他会因为喜欢宇宙而主动查资料、记知识点,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开始思考“考大学”,这些细碎的瞬间,都是他在悄悄为自己的兴趣铺路。
后来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他突然说:“妈妈,等我以后考有天文系的大学,是不是就能天天研究星星了?”我笑着点头:“当然啦,不过现在得先把数学、语文学好,不然以后看不懂天文书里的公式和知识呀。”他用力“嗯”了一声,声音里满是雀跃。
原来最好的亲子引导,从不是家长站在高处讲道理,而是蹲下来,顺着孩子的兴趣往下聊。他聊宇宙,我们就把“好好学习”藏进黑洞和星云里;他问大学,我们就用老师的故事告诉他“努力的意义”。当他把“喜欢的事”和“要做的事”连在一起时!
来自普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