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 | 早产宝宝的防蚊宝典:远离基孔肯雅热,从家里做起!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部分人会出现长期关节痛。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因此预防被蚊子叮咬是最关键的一步。

早产儿为什么更需要小心?
早产儿免疫与皮肤屏障尚未成熟,一旦感染,更易出现喂养差、精神差、抽搐等严重表现;如果孕妈妈在分娩前后短期内感染,还可能发生围产期母婴传播,需要妇产科与新生儿科联动评估与观察。

家里怎么做,才能把蚊子“挡在门外”?
一看环境:每周一次“清零”:倒空、刷洗、盖紧所有能积水的容器(花盆托盘、雨水桶、饮水机接水盘、旧轮胎等),室内外都要查。垃圾日产日清,地漏保持干净。门窗装纱窗,婴儿床全时用细密蚊帐。
二看时间:傍晚到清晨是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减少宝宝在这段时间的户外暴露;必要外出,婴儿车加全罩式纱罩。
三看穿戴与驱蚊:宝宝以物理遮蔽为主:轻薄长袖、长裤、薄袜。
不建议给新生早产儿直接涂抹化学驱蚊剂;由成人照护者使用合规驱蚊产品,回家后及时清洁暴露皮肤与衣物,避免与宝宝皮肤直接接触。若确需给婴儿使用任何外用产品,请先咨询医生/药师。

孕产期与NICU:如何一起守护早产儿?
尽量避免孕晚期前往流行地区;若必须出行,务必严格执行上述防蚊措施。
若孕妇在分娩前后几天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分娩区、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病区要加强物理防蚊,必要时儿科/新生儿科联合评估新生儿。
母乳喂养:常规建议不停喂(个别情况听从医嘱),并做好手卫生与飞沫/接触防护。

什么时候需要立刻就医?
早产儿出现发热、皮疹、精神差、喂养困难、抽动/惊厥等任何一条,都应尽快就诊,并如实告知近期是否被蚊叮咬、是否去过流行区或家人是否有相似症状。
目前针对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没有常规可用的基孔肯雅疫苗。在此背景下,家庭与医院的防蚊灭蚊仍是首要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温馨提醒:
早产宝宝的健康,从每一次细致守护开始。
防蚊就是防病,只要我们用心守护,就能为小小的他们筑起更牢的健康防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hikungunya – Fact sheet. Updated April 14, 2025.
2.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ngue, Chikungunya, and Zika. Washington, D.C.PAHO; 2022. DOI: 10.37774/9789275124871.
3.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DA Update on the Safety of Ixchiq (Chikungunya Vaccine, Live): FDA Suspends Biologics License. August 22,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