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全面解析与实用建议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群体。由于儿童卫生意识较弱,病毒容易通过接触传播,导致感染。以下是手足口病的详细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1.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点

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规律如下:

  • 季节性高发:多发于夏秋季节。
  • 易感人群: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尤其是婴幼儿,常在幼儿园、托儿所等聚集场所流行。
  • 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发热,随后在口腔、手掌、足底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 病程较短:大多数病例在1周内痊愈。

2. 辅助检查与诊断依据

为了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以下辅助检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1 血液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
  •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血糖升高。

2.2 脑脊液检查

  •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
  • 白细胞计数增多,危重病例中多核细胞比例可能高于单核细胞。
  •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2.3 影像学检查

  • 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可能出现网络状、点片状或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主,严重者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 磁共振成像(MRI):主要显示脑干和脊髓灰质的损害。

2.4 心电图和脑电图

  • 心电图:可能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伴有ST-T波改变。
  • 脑电图:部分病例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病例可见棘(尖)慢波。

2.5 病原学检测

通过病原学检测可明确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类型:

  • 病毒分离:从咽拭子、咽喉洗液、粪便、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
  • 核酸检测:通过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
  • 血清学检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肠道病毒抗体水平升高4倍或以上。

3. 预防与治疗建议

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为主,重在预防并发症。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 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
  • 对于重症病例,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

4. 结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儿童可在短时间内痊愈,但重症病例可能危及生命。家长和医务人员需高度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热门百科

妈妈网 下载 孕育管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