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女性成长营”第十九期丨“景”上添花,掐丝珐琅文化湖源与技法实操


2025年9月19日下午,深圳妇儿大厦607多功能活动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艺课程——“景”上添花,掐丝珐琅文化湖源与技法实操。本期是“万花筒女性成长营”的第十九期课程,课程以景泰蓝制作技艺为核心,通过系统讲解与沉浸式实操,带领学员走近这项传承六百多年的金属彩釉艺术,在掐丝与点蓝之间感受工艺的温度,探索手工艺赋能女性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新可能。
课程开始,讲师以朝代为线索,娓娓道来掐丝珐琅自元代传入、明代发展、清代鼎盛的艺术演变历程。通过丰富的图像与案例,学员不仅了解到其在宫廷艺术中的尊贵地位,也认识到这一技艺如何逐步走入民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学员刘女士感慨道:“原来我们平时在博物馆看到的景泰蓝背后,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故事。”
在理论环节,讲师细致拆解了掐丝珐琅的五大核心步骤:起稿、复括、掐丝、点蓝与固定,并配合实物材料展示,让学员理解每一道工序的关键作用。在介绍掐丝技巧时,讲师特别强调“从中心向外延、细节最后处理”的方法,并现场演示如何垂直剪断金丝以保证切口平整——这些细微之处的工艺秘诀,引来学员纷纷拍照记录。
实操环节中,学员在讲师与助教的分步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掐丝珐琅创作。从勾勒图样到镊子掐丝,再从调彩砂到小铲点蓝,每一步都需要专注与耐心。原本看似繁复的工艺,在动手实践中渐渐变得清晰可触。学员赵女士分享说:“亲手把细如发丝的金丝立起来粘稳,再一点点填上釉彩,这个过程非常治愈,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匠人之心’。”
课程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致力于为学员打开一扇通向手工艺职业发展的窗口。讲师在总结中介绍了当前掐丝珐琅在文创产品、艺术装饰、个人工作室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可能,鼓励学员将审美能力与手工技能转化为个人成长或副业开拓的新途径。学员吴女士表示:“这次课程让我发现,传统工艺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既可以是一种修养身心的爱好,也可能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技能储备。”
本期活动在缕缕金丝与斑斓彩砂的交织中圆满结束。学员们不仅带走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珐琅作品,更在体验中感受到非遗美学与现代女性自我成长的深层连接。正如学员林女士所说:“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用手思考,以心创作,是我们这个时代女性越来越需要的能力。”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能够让大家在每一次指尖的创造中,不仅提升审美与耐心,更收获向内探索的平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