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就是提嗓门?表扬就是你真棒?这样长大的孩子可有你受的!


浩浩的小故事
隔壁家的小男孩浩浩悄悄告诉我,他喜欢被表扬,妈妈的批评他可听不进去。
原来,在浩浩家,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浩浩妈妈大声吼着:
“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别把衣服扔得满地都是!”
“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
“你还出不出门了?”
浩浩听完妈妈的话,立刻就生气了,过后即使认错,浩浩也没改掉坏习惯。
让我们来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浩浩的妈妈该怎么做?
恰当地使用批评,宝宝才能改正错误
像浩浩妈妈这种表达责备的语言很常见。
这样的表达只是让孩子知道现在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孩子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他们从这些语言的表达中无法找到具体的,可执行的内容。
只有恰当地使用批评和表扬,才能提高孩子出现积极行为的机率。
适度批评,具象表扬,有助于孩子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道理很简单,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怎么做。
所以,当我们希望能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让他们主动改正的话,我们不妨像这几位妈妈这样表达:
“明明,把你的衣服捡起来,挂到第二排挂钩上。谢谢~”
“童童,1分钟之后我会把电视关掉。”
“妞妞,拿上书包,我们现在出门了。”
同时,爸爸妈妈说出来的话要和行动相匹配。比如上面童童的妈妈,她在1分钟之后就会毫不犹豫地把电视关掉,拿上书包就马上出门。只有家长做到言出必行、指令具体,宝宝才能更好地改正错误。
简单、明确地表达我们的指令,说出来我们想要孩子做什么,而不是带着情绪去斥责孩子。
具体的表达,强化积极行为的再出现
我们在表扬孩子时,最经常用的句子就是:“宝贝真聪明!”
这种经常会挂在家长嘴边的表扬事实上是一种失误表达,这样的表扬没有说明事实,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聪明的。
自己吃饭是聪明?解决了问题是聪明?还是什么原因被表扬了?不知道!
所以,这样的表扬并不能达到我们希望通过赞赏来加强孩子某些积极行为出现的目的。
表扬也应该是具体的:
“南南,你帮妈妈丢了垃圾,真是帮妈妈大忙了!”
“童童,你能帮助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真是助人为乐的孩子。”
对孩子行为给予具体的肯定,也强化了他这种积极行为的再出现,从而帮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