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总说“我不会,妈妈来做”时,请记得要做“脚手架型”父母



教师节前几天,微博上流传了不少给老师做的手工贺卡或是小物件。我一边羡慕着人家的巧手,一边还是没办法勤快到亲手代劳孩子去做。
于是,潼潼小姑娘自己承担了从创意到设计到制作贺卡的全过程,我就负责在旁边静静“观赏”。
她早都习惯自己来了。我们俩都乐在其中。

话又说回来,当她还很小,我也没什么“育儿概念”的年代,我也曾入过“事事代劳”的大坑。
那个年代,我热衷于购买各种“益智”玩具。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买玩具,是为了自己。迷失在天花乱坠的宣传语中,想象着孩子一个人沉浸其中,一边开心玩耍,一边就get了各种技能的美好画面。
说穿了,我们买的不是玩具,而是梦想中的解放双手的神器。
但玩具被拆开之后,便是梦醒时刻。

孩子一副“You can you up”的模样,不断说着“我不会啊,妈妈来弄,妈妈来弄”的场景,一下子把我们从梦中摇醒。
到最后,老母亲被硬生生逼成了积木小能手、手工达人和拼图之王。而这些我们辛辛苦苦做好的“成品”,最终都会沦为孩子手里过家家的道具。
估计老母亲们都想抬头问苍天:“这是为什么啊?双手没解放成,反倒把自己套牢了。”
似乎,我们做的越多,孩子就做的越来越少。
那到底该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妈妈来弄”,变成“我要自己来试一试”呢?
说句实在话,这其中也许并没有什么秘笈,唯有勤勤恳恳的“陪玩”二字。
只是“陪玩”也需要点技巧,我们需要首先把自己包装成“脚手架型”父母。

- 经常帮孩子完成作业
- 都是让孩子自己完成
6人参与
查看更多选项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