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戴口罩!@广州街坊,沙尘天气将持续到...医生提醒预防这种高发病→



“广东沙尘暴”
这词条对于广东人来说太小众了
昨天萌萌哒出门就感觉天雾蒙蒙的
打开天气预报一看
“沙尘暴”“重度污染”...

然后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不过中央气象台专门解释
“广东的沙尘其实不能叫沙尘
而是浮尘天气
属于沙尘天气中比较轻度的”
沙尘天气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
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等
区别在于能见度和是否伴随有大风
浮尘的能见度低于10公里,且风力不大
扬沙能见度在1-10公里内,伴随有大风
沙尘暴的空气更浑浊,“黄感”更重
能见度一般小于1公里
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米

虽然今天阳光灿烂
但是天气预报仍然显示“轻度污染”
那么这次的沙尘天气
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
广东近15年来最明显的沙尘天气
预计将在17日结束
北风携带沙尘罕见地翻越南岭
4月12日傍晚至13日白天
广东大部分市县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广州、佛山等地多个灰霾预警生效
“此次沙尘天
气是近15年来影响广东最明显的一次”
预计14日-16日
广东省风力明显减弱,空气较干燥
粒子直径较小的颗粒物悬浮停滞在空中
不容易快速消散
因此中北部市县仍有分散浮尘
17日,随着风力增大,浮尘消散
此次沙尘天气结束

(图片来源:@广东天气)
据媒体报道
截至4月14日12时
广州空气质量指数全市平均182
中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为PM10
中午12时
荔湾西村、公园前、杨箕、白云山、市桥
大石、南沙黄阁、南沙蒲州等监测点
达到“重度污染”

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提醒
在沙尘天气影响下
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会急剧上升
尤其是PM10、PM2.5等微小颗粒物
能够深入人体呼吸道甚至进入血液
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建议在沙尘天气期间尽量减少外出
尤其是儿童、老人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如需外出时可佩戴N95口罩,减少沙尘吸入
室内关闭门窗
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颗粒物浓度
行车注意能见度变化,谨慎驾驶
返回室内后及时清洁面部和鼻腔
减少残留沙尘刺激
广东阳光回归,气温逐渐回升
刚过去的周末令人直呼“魔幻”
今天(14日)起至16日
广东处于高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
天气转晴朗干燥,由于风力减弱
北方向广东传输的沙尘已趋于停止
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不易快速消散
广东省仍有弱浮尘天气
请注意继续做好防护
由于天气晴朗,有利于晴空辐射
明天(15日)早晨粤北市县气温仍较低
白天气温回升较快,气温变化较大
需注意及时添减衣物
17日
高空槽东移影响广东北部
同时低层南风加大
广东自西向东云量增多,有阵雨
展望18-19日
受高空波动和低层南风辐合影响
广东将迎来新一轮雷雨过程

(图片来源:@广东天气)
而广州方面
14-17日晴到多云为主
天气干燥,早晚清凉
其中15日起灰霾天气趋于减弱
18-20日
受高空波动和偏南风影响
天气转不稳定,有雷阵雨,局部雨势较大
需要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广州天气)
4小时接诊310例患者!
医生提醒预防这种高发病
近日
天气变化剧烈,大风沙尘
强雨雪、强对流纷纷登场
除了要留意预警、减少外出
还应警惕可能出现的雷暴哮喘
4月11日凌晨开始
重庆多地迎来雷暴天气
据报道,截至4月11日早上6点
重庆当天雷电活动次数超过6000次
“医生,我喘不上来气,感觉快窒息了…”
4月11日凌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短短
4小时共接诊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

(图片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雷暴来临前的气流会把花粉送入云层
闪电和水分让花粉爆裂成肉眼难见的微粒
这对哮喘患者堪称致命打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变态反应科陈如冲教授介绍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
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空气中的过敏原
雷电、霉菌、尘螨等
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广东如果持续出现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这也会让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增加
陈如冲解释
雷暴来临前的冷空气气流
把花粉颗粒带入云层
云层中的水分和闪电使花粉颗粒爆裂
释放出更小的微粒
对花粉过敏的哮喘患者
在短时间内吸入这些微小颗粒
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增多
重庆近期一家医院
在4小时接诊300例雷暴哮喘患者
为广东敲响警钟
陈如冲教授表示
“近年广东的雷暴天气
也正是哮喘患者面临的一大威胁”
那么如何预防雷暴哮喘呢?
- 雷暴发生时尽量关好门窗,待在室内,减少花粉暴露;雷雨后也要待在室内一段时间。
- 患者应积极治疗花粉过敏症,形成对花粉过敏原的“脱敏”,预防过敏性哮喘发生。
- 过敏人群可提前准备治疗过敏和哮喘的药物,避免意外发生。
- 户外归来可用盐水或清水冲洗鼻腔及面部;若条件允许可在家中使用空气净化器。
沙尘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不好
这几天出门
街坊们还是要戴上口罩!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广东天气、@广州天气、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网络等,图片来源见标注,如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封面图来源南方日报。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