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流脑,它就在身边——世界脑膜炎日特别提醒!


流脑并不遥远,它就在身边。
“世界脑膜炎日”是由“脑膜炎组织联盟”于2009年发起的健康倡议,旨在唤起大众对脑膜炎症状、体征和疫苗预防的重视,强调这是一种需要全球携手才能战胜的传染性疾病。
今年10月5日是第15个世界脑膜炎日,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认识流脑、早期防控、及时接种,关注脑膜炎,共同铸就流脑防线。
注意!流脑“急凶残”,千万警惕别跟感冒混淆!
关键词:发病急 高传染 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我国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1的特点。
流脑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流脑作为呼吸道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更是流脑发病高峰1。
流脑的发病速度和进展速度快,一旦感染,病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可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进展至死亡2。据报道,去年6月份,青海省西宁市的2名初中生就因罹患“流脑”不幸去世,这两名学生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均在24小时左右,给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
有研究显示:即使接受治疗的幸存者中,仍然会有12%-20%的患者也会出现瘫痪、耳聋、精神障碍、截肢等严重后遗症1。
“容易变脸“的流脑菌群,难以防控
关键词:病例数明显增加 多型别 流脑菌群变迁
近期我国流脑病例数出现了增加趋势,2025年1-8月,我国的流脑病例已报告128例,死亡9例,是去年同期发病人数(98例)的1.3倍 3
与此同时,流脑的菌群变迁也成为我国流脑防控的新挑战。在我国,2000年以前中国流脑流行以A 群流脑病例为主1,近年来,随着流脑疫苗的普及与接种,A群、C群引发的病例报告逐渐减少,而B群、Y群所引起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同时W群时有散发,而其中Y群病例报告明显增多4-6引起了多方关注!
人群普遍易感,小月龄高危,2岁以上群体生活感染风险明显增高
关键词: 小月龄高危(3-5月龄母传抗体低更易感) 2岁以上儿童群体风险高
在<1岁流脑患者中,约50%的流脑病例发病时年龄<6月龄,其中3月龄占比最高(21%)6。这可能与婴儿出生后,母体抗体水平低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在我国部分地区3-5月龄健康宝宝中,超过90%宝宝的A、C、Y和W群流脑抗体水平未达到保护水平7。同时,近期由天津CDC开展的国内首个母传抗体研究结果亦显示,新生儿的四种血清型的抗体浓度均未达到保护水平,且W和Y群抗体几乎为08。因此,1岁以下婴儿成为流脑易感人群,仅靠母体抗体无法提供有效防护,尽早接种流脑疫苗,才能在关键期建立免疫屏障。
此外,由于流脑是呼吸道传染疾病,通过飞沫传播,2岁以上孩子多面临入托入园的问题,由于活动半径迅速扩大,群体生活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因此,2岁以上开启在群体生活的儿童也是流脑的重点“攻击对象”,急需提高对流脑疾病的预防关注!
家庭防护核心攻略,疫苗接种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
根据工艺不同,目前我国使用的流脑疫苗包括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2种1,9-10。
疫苗的选择可以遵循先看价次再看工艺的原则:
首先,看覆盖范围和年龄,防护范围要多价
从发病年龄来看,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依然最高1。近2~3年间,Y群病例大幅增长,已形成潜在流行趋势11-14。所以选择覆盖越多价次的疫苗越好。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覆盖四种主要致病菌(ACYW),及时接种能为宝宝筑起更强流脑防线!
看工艺:保护效果要足够,结合疫苗更胜一筹!
✅ 持久抗体水平:多糖疫苗免疫原性较弱,有效抗体水平不够久,保护 “断档” 快 ,常在关键期已掉线; 结合疫苗通过蛋白载体与多糖结合,使流脑疫苗的免疫原性极大提升,并可产生免疫记忆,从而提供“够持久”的保护15 ,让保护长期在线!
✅ 免疫记忆: 多糖疫苗免疫不 “记事”, 抗体水平有限16,遇袭难反击;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再次遇到感染时能更快更强消灭病菌,保护效果更快更强17!
✅ 防带菌:多糖管不了 “细菌携带”,藏着发病和传播风险; 结合疫苗可以清除带菌,减少细菌的定植状态,降低发病几率,对个体长期保护和群体保护均有重要意义10!
共同守护·筑牢流脑防线
关注流脑,从每个家庭做起:对于小月龄婴儿和2岁以上儿童,应尽早接种流脑疫苗,为孩子和家人选择覆盖更广、防护效果更强效、免疫时间更长的多价流脑结合疫苗。日常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科学识别症状并尽早就医,为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脑膜炎球菌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3;29(1):81-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方案(2023年版).网址:https://www.nhc.gov.cn/wjw/c100378/202312/c946629db4454bc3a0766adef06306b7/files/1734003068133_63694.pdf
3.国家疾控局.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网址: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1/
4.莫巧茜,等.茂名市2020年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4,30(4):73-75.
5.黄谷孙等.汕头市首例 ST-1655 型 Y 群流脑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J]. 热带医学杂志 , 2022,22(5):724-726, 731.
6.林泊仪,周佳佳,李明爽,等.婴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疾病负担与疫苗免疫现状[J/OL].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5
7.李亚南, 等. 河南省健康儿童A、C、Y和W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回顾性调查.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46(4):55-58.
8.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资料.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IwMzUyOQ==&mid=2652032454&idx=1&sn=b8472243d2a98e8191604e41305bacd6&chksm=84803491bffa4a7886866c0a39308747e61943c7b02299b1c39d050f572f11dc84b0bbe93557&scene=27
9.中华预防医学会. 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上)[J]. 实用预防医学, 2021, 28(4): 385-411
10.徐娟,严冬山,徐丽,等.全球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4,44(4):304-316.
11.高亚东, 等. 福建省Y群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和基因组学分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4;44(10):879-885.
12.王少玲, 等. 海南省Y群脑膜炎奈瑟菌流行病学、分子特征及药敏性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2024;24(10):1238-1242.
13.李振翠, 等. 1例Y群ST167型脑膜炎奈瑟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4;44(6):480-484.
14.芮莉萍, 等. 2023年贵州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4;30(2):165-168.
15.Papadatou I,et al. The Role of Serotype-Specific Immunological Memory in Pneumococcal Vaccination: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Prospects. Vaccines (Basel). 2019 Jan 29;7(1):13.
16.范仁锋,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广东省2~6岁儿童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研究[J].广东医学,2020,41(12):1241-1244.
17.Pollard AJ, Bijker EM. A guide to vaccinology: from basic principles to new developments. Nat Rev Immunol. 2021 Feb;21(2):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