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高烧至40℃!母女俩双双确诊!曾致人死亡!家中有这个的,快小心!
你喜欢养小动物吗?
你家中都养了些什么小动物呢?
不管大家养什么动物,
都要注意安全饲养,保持卫生!
否则,稍不注意,
我们就可能会因此受伤入院......
一住户家中饲养了一对鹦鹉,
母女两人双双确诊“鹦鹉热”!
近日,辽宁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了一名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
患者住院期间连续五日高烧不退,体温一度高达40℃,后因呼吸困难转入ICU病房。胸部CT显示,患者双肺大面积炎症伴胸腔积液。
医生在和家属进一步询问病史时了解到,患者女儿10天前因“肺炎”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
考虑到母女俩相继出现肺部感染,医生决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电话与患者的女儿详细沟通。
通过电话沟通,医生了解到患者家中饲养了一对鹦鹉,不久前其中一只突然死亡,患者家人只草草处理了尸体,未进行彻底消毒,于是高度怀疑患者可能是感染了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鹦鹉热”!
果不其然!经一系列检测,母女俩都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也就是说,母女俩之所以同时患上“肺炎”,都和家中鹦鹉有关。
真真是难以置信啊:小小一只鹦鹉,竟会让人感染“鹦鹉热”,甚至是让人的生命受到危险?!
到底什么是“鹦鹉热”?它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人感染后又有何症状?平日里该如何预防?
今天,安全君带你系统地了解“鹦鹉热”,进而避免“鹦鹉热”感染。
“鹦鹉热”是啥?
“鹦鹉热”又称为鹦鹉病、鸟疫、饲鸟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与鸟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传染源有哪些?
▪ 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鸟类(病鸟或外观健康的鸟),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
▪ 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
▪ “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在初发患者死亡前的48h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传播途径有哪些?
▪ 呼吸道传播
因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而经呼吸道感染。
这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 接触传播
经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受染鸟类及其排泄物而感染。
这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也可感染。
感染后症状?
鹦鹉热起病隐匿,以畏寒、发热、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肌痛显著,关节痛亦可见。
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2021年,据丽水疾病防控消息,自9月上旬开始,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长,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
经实验室检测宏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这也是丽水市首次报告鹦鹉热病例。
如何预防?
- 不与病鸟病禽接触。
-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鸡鸭等家禽,切勿购买来历不明的宠物鸟、家禽等。
- 若家中饲养多只宠物鸟,尽量将鸟笼分散摆放,给它们充足的空间,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避免将鸟类放置在狭窄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4.注意保持饲养鸟禽、家禽的环境卫生,如清洁鸟笼、鸡舍、鸭舍或处理鸟禽的粪便时,需戴上手套和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对沾有鸟禽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消毒。
5. 接触鸟禽、家禽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6. 食用鸡、鸭等家禽时要彻底煮熟。
7. 经常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平时应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8. 发现宠物鸟有异常情况,应尽快将带病鸟带到兽医处治疗,必要时将病畜进行隔离。
本文内容来源于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综自国家应急广播,惠山疾控,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05医院,迁安疾控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