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测有效!搞定“小杠精”宝宝的5个妙招
我家宝宝刚22个月,就提前进入“可怕两岁”,整天“不要不要”,开启“小杠精”模式。穿袜子时,脚丫缩成虾米叫嚷“不要穿袜子”;外面玩疯了,饭点也不愿回,大喊“不要回家”;洗澡更是哭得惊天动地,喊着“不要洗澡”,这一声声“不要”,折磨我整整一星期!
受不了的我,翻育儿书上网查资料,总结出五招,亲测超有效,分享给大家!
1. 把“命令”变“魔法选择题”:宝宝光脚乱跑,以前我追着喊“快穿鞋”毫无用处。后来拿着她的两双鞋问:“宝宝今天想开哪辆车,黄色跑车还是粉色越野车?”她眼睛瞬间发亮,挑了小兔子鞋。现在刷牙都要玩“草莓味还是香蕉味”游戏,窍门就是给孩子选择权,选项都在安全范围。
2. 用“游戏剧本”打破僵局:在游乐场宝宝不肯回家。我灵机一动演戏:“哎呀,小火车在家哭得好伤心,说宝宝忘了陪它玩。”她愣了下,主动拉我手说要回家陪小火车。把对抗变童话游戏,孩子超投入。
3. 把“危险禁区”变“安全实验室”:宝宝非要自己倒牛奶,我担心但还是倒了一点,她倒时洒了不少,但也却兴奋大喊。孩子好奇心重,安全范围内让他们探索,比说“不可以”管用。
4. 把“最后通牒”变“缓冲带”:以前收拾玩具像打仗,现在我提前说“小熊累了要睡觉”,然后让她抱小熊说晚安,她认真的样子太可爱了,给孩子仪式感,对抗就秒变成光荣任务。
5. 把“情绪风暴”变“共情密码”:宝宝打不开盒子大哭,我蹲下来安抚,“宝宝想打开盒子,但是盖子太紧了,宝宝打不开对不对?” 她一边哭一边点头。我接着说:“宝宝力气小打不开,可以直接和妈妈说打不开,要妈妈帮忙哦!"果然,盖子打开她就不哭了,之后也会主动让我打开。帮孩子表达情绪,哭闹自然减少。
现在宝宝还是会时不时冒出“不要”,但我已经不再头疼啦😎。这些方法不仅让我们的日常相处变得轻松愉快,还让我看到了宝宝在这些互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