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书香节,想跟大家聊在亲子阅读之中的一个问题,究竟应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还是有阅读我们认为有深度有意义的书呢?🔅这个问题在陪伴孩子过程中我也深思很久。之前看姐姐捧着漫画笑哈哈,有时候担心“没营养”;硬塞名著吧,看几页又皱眉头。
其实这事没那么对立,就像给孩子做饭,光喂糖不行,但把菜做得难吃孩子也不买账,关键是让“好吃”和“有营养”手拉手。
“喜欢”是起跑线,但得往前跑!
孩子沉迷《米小圈》《屁屁侦探》很正常,就像小时候爱吃棒棒糖,先接住这份兴趣,别一上来就说“这书太浅”。但不能总停在舒适区——比如喜欢奥特曼,可以试试《环太平洋》绘本,同样打怪兽,却多了“保护地球”的深意;喜欢漫画,就找《怪杰佐罗力》,搞笑里藏着智慧计谋,让孩子觉得“有点挑战,但我能看懂”。
“有品味”不是“成人标准”,是“够得着的好东西”!
别觉得“有品味”就是读大部头。对幼儿园孩子,《猜猜我有多爱你》教会表达情感,比单纯识字书更“有料”;小学娃读《哈利波特》,里面的友情和勇气比生硬的说教有用多了。家长要做的是“搭台阶”:比如孩子怕读《夏洛的网》,可以先看动画片段,再和他分角色演一演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的对话,让“生命的意义”变成能玩、能聊的故事,而不是生硬的道理。
说白了,选书就像陪孩子学走路:先让他在喜欢的“平地上”跑开心,再牵着他的手,一步步走上稍高的“台阶”,过程中多鼓励、少否定,孩子自然会主动想去看看更美的风景。
来自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