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血糖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血糖患者也越来越多,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血糖也像坐过山车一样,或高忽低。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控制我们的血糖呢?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靠食补?还是靠药补?这是人们一直都很关心的问题。

如何控制血糖

心理健康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

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如久坐不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和熬夜,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改变这些习惯是稳定血糖的基础。

饮食是影响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进餐方式有助于血糖的稳定。

提示: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血糖的波动需要及时监测和调整。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掉不良习惯、科学饮食、适度锻炼和定期监测血糖,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查看全文

血糖的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空腹全血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正常范围是3.9~6.9mmol/L(70~125毫克/分升)。当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mmol/L(140毫克/分升),且进行2次重复测定后,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mmol/L(115毫克/分升)以上,此时应做糖耐量试验进一步检查。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200毫克/分升)时,意味着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这种情况下,空腹血糖显著增高,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不同人群在不同状态下的血糖正常值有明确的界定,了解这些数值有助于人们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目前医学领域关于血糖值的标准多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等专业医学资料,但暂未提供具体网络链接。

查看全文

帮助控制血糖的五种食物

洋葱属于葱类蔬菜,它最大的功效之一是控制血糖升高,还能让血液顺畅流动。洋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对稳定血糖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常见的如山药和芋头,它们可以控制饭后血糖上升。

例如番石榴茶、桑叶茶,它们可以避免血压上升,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帮助。

如 海藻类、鱼虾、糙米等,能够有效防止血压上升。铬能够促进脂质和糖的代谢,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对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γ - 亚麻酸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前列腺素,从而稳定身体中的血糖。

综上所述,合理摄入洋葱、黏滑类蔬菜、茶类、含铬食物和含γ - 亚麻酸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维持身体健康。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目前暂无明确具体权威站点,相关知识是基于医学和营养学的普遍认知。

查看全文

可以降血糖的中草药

枸杞子补而不腻,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生津止渴、阴阳并补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肾不足常常与消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配伍五味子、黄精、元参时,对于偏于肝肾不足的患者较为适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渴症状。这是因为枸杞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枸杞多糖等,这些成分可能对调节机体代谢、改善肝肾功能有积极作用。

玉米须性味甘、平,归胃、胆、肾诸经,具备利尿、消肿、清热、降压降糖的功效。对于糖尿病轻型患者,可采用玉米须30克水煎代茶饮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而对于病情较重者,则需要配伍黄芪、山药。玉米须主要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尿的患者,其所含的一些化学成分可能对调节血糖、改善肾脏代谢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药理研究发现,生地和熟地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降糖成分为地黄素。生地性寒,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熟地性温,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二者在治疗糖尿病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内分泌、代谢等系统来发挥降糖效果。

天花粉性味甘苦酸凉,归肺肾经,有生津止渴、益胃降火润燥等功效。《本经》记载“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在治疗阴虚型糖尿病时,天花粉常与知母、山药、麦冬、枸杞子、黄芪配伍使用。它可能通过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改善阴虚内热的状态来辅助治疗糖尿病。

知母性味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之功。可用于治疗燥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等症状。《本草通方》曰“知母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热”。古代名方玉液汤治疗消渴症即以知母、山药为主药,知母可能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泻火等作用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这些中药材在辅助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替代正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可在该网站搜索相关中药材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查看全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