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一篇)初生的宝宝是最容易得黄疸的,也就是胆红素过量,肝脏代谢不及时,造成宝宝通体发黄。而新生宝宝的黄疸也是分情况的,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根据黄疸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宝宝是否需要治疗。生理黄疸相对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一种现象,毕竟相比成人来说,新生儿的肝脏发育不完全,代谢功能不足,难免会发生黄疸。
一、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黄疸是由胆红素过多引起的,胆红素是一种废物,在红细胞分解时产生。它通常在肝脏中分解并从粪便中排出体外,在新生儿出生之前,它有不同形式的血红蛋白。一旦他们出生,他们很快分解旧的血红蛋白。这会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胆红素,必须通过肝脏从血流中过滤出来并送至肠道进行排泄。然而,不发达的肝脏不能过滤出胆红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过多)。
二、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1、早产。早产儿肝脏严重不发达,排便次数减少,这意味着胆红素过滤缓慢且不常排泄。
2、母乳喂养。没有从母乳中获得足够营养或脱水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黄疸。
3、ABO血型不相容。当母亲和新生儿血型不同时,母亲的抗体会穿过胎盘并攻击胎儿的红细胞,从而加速分解。
三、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1、新生儿黄疸最普遍的征兆是黄色皮肤和巩膜。通常从头部开始,并传播到胸部,胃部,手臂和腿部。
2、儿童嗜睡,喂养不良,黄色的腹部或四肢。
3、苍白的粪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该有绿黄色的粪便,而喂奶瓶的新生儿应该是绿芥末色
4、深色尿液。新生儿的尿液应该是无色
新生儿红细胞容量较多,寿命较短,产生的胆红素较多,加上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弱,易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现黄疸,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与黏膜发黄,巩膜(白眼珠)发黄,小便发黄等。(未完待续)
来自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