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发现做到这3点,课堂效率翻倍,学生成绩一路飙升。(老师必看)
不少老师有过这样的困惑:自己在讲台拆解知识点、讲例题,细致入微,课后学生却没吃透基础概念 —— 为何全力教学,效果却打折扣?
关键在于:课堂主角不该是老师的 “讲”,而是学生的 “学”。忽略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再精彩的讲解也是 “独角戏”。让课堂有价值,需抓三个核心环节。
一、有序课堂,是学习的 “土壤”
老师分析重难点时,后排打闹;小组讨论时,有人闲聊 —— 这样的课堂,知识难传递。安静是为给想学习的学生创造专注环境,让思维 “沉” 下来。
遇秩序波动,不必呵斥。暂停讲解,用平静目光扫全场,重点看扰乱区域。沉默是信号,几十秒常能让喧闹平息,比批评更护课堂平和。
二、专注状态,是吸收知识的“钥匙”
课堂无明显喧闹,也可能有 “隐性走神”:学生盯课本却神游,或趴着犯困,看似听课实则没跟上。“身在课堂,心在别处” 比纪律乱更影响效果,知识难靠 “被动接收” 获取。
发现学生走神,轻缓互动更有效:走到身边敲桌示意,或讲解中提问 “刚才的思路,你觉得怎么延伸?”;学生精神差,可让其到后排站会儿,清醒又不挡他人。
三、主动参与,是高效课堂的 “核心”
课堂安静、学生坐直,不等于 “在学习”。从教 13 年的我曾执着于讲得 “无懈可击”,直到见学生课后做题茫然,才懂老师讲得 “全” 不如学生学得 “透”。
后来我调整重心:备课想 “让学生做什么”,15 分钟讲解缩到 5 分钟,剩下时间交学生 —— 分组讨解题思路、派代表分享,或轮流当 “小老师” 讲知识点,还可设 “错题辨析” 让学生找错误原因。
高效课堂关键不是老师多 “优秀”,而是学生多 “投入”。抓好这三步,学生进步水到渠成。期中反馈学习成果,用查成绩管家小程序很省心,传表格一键推给家长学生,省时护隐私,让老师有精力调整后续教学。
来自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