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疫苗应该这样选,90%家长都打错了


今天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作为医务工作者,近期我们一直在为大家科普疫苗接种的知识,之前鲍秀兰奶奶也为大家做过《哪吒法宝三件套,预防流脑更可靠!》,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哪种疫苗保护效果更好、怎么能让宝宝少挨针。
流脑的危害,远超你想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的有败血症性休克和脑膜脑炎,具有“急、凶、残”的特点:
- 急:潜伏期大多数为2-3天,短的仅仅数个小时。而暴发型病情凶险,治疗黄金期以小时计算;
- 凶:流脑致死率高,尤其是暴发型,6-24小时内即可危及生命,1岁以下流脑患儿中,每4位就有1位死亡;
- 残:就算治疗及时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耳聋、瘫痪等后遗症,终身遗憾……
目前有哪些流脑疫苗?该怎么选?
在我国,流脑的主要致病菌是A群、B群、C群、W135群和Y群。过去,A群流脑曾是“头号杀手”,但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在流脑疫苗广泛接种后,A群、C群呈减少趋势,B群、W群、Y群的发病率却在持续上升,甚至在某些地区成为主导菌群。因此,选择疫苗时,不能只盯着“A群”,覆盖更多菌群的疫苗才能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我国的流脑疫苗主要有5种:A群(单价)流脑多糖疫苗、A+C群(二价)流脑多糖疫苗、A+C群(二价)流脑结合疫苗、ACYW群(四价)流脑结合疫苗、ACYW群(四价)流脑多糖疫苗。可以看到这5类疫苗的价数不一样,代表的是疫苗预防的流脑致病菌群数量,数字越大、疫苗名称前面的字母越多,能预防的致病菌群数量就越多,保护的范围也就越多。另外,疫苗的工艺类型也不一样,分为“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结合疫苗是多糖疫苗的升级版,多糖属于临时性的保护,而结合疫苗可以在接种之后形成免疫记忆,等宝宝再接触相同病原时,可以迅速调动原有抗体并生成新抗体,能够更迅速地对抗致病菌,给宝宝更全面更持久的保护。
所以,选择流脑疫苗时,建议考虑价数更高、结合工艺疫苗。此外,接种疫苗还要讲究快,不同月龄的宝宝,有更优的接种程序:
- 对小月龄的孩子来说:可以考虑自费疫苗四件套,3-5月龄接种3剂。12月龄可以再加强接种1剂,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 6-9月龄宝宝,接种2剂,两针之间间隔1-3个月。但是提醒家长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更早接种,早一点给宝宝更好的保护。
- 2-3岁的宝宝,按照国家的规定,都要进行流脑疫苗的加强针接种1剂。
流脑疫苗的选择,关键在于“广覆盖、强保护”。免费疫苗虽能提供基础防护,但自费的AC流脑结合疫苗或ACYW四价流脑结合疫苗能让孩子获得更持久、更全面的保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接种史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让孩子的健康多一份保障!